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大花紫薇(收歛止痛,清熱排毒)

大花紫薇

■平凡
別名:大果紫薇,大葉紫薇。
分布與產地:亞洲熱帶,印度,澳洲等地原產,台灣分別在 1898年日本人引種, 1902也是日本人從越南引入, 1910年再從新加坡引進種植,各地庭園、校園、公園等作為觀賞用栽培。形態:大花紫薇係千屈菜科落葉性喬木,葉對生成單生,有短柄,葉片橢圓形成長披針形,長 15~ 20cm,寬 5~ 12cm,革質,無毛。背面葉脈清晰,酷似那拔葉,基部鈍形或圓形,先端尖或短尖。花是圓錐花序,頂生,花大形,萼壺形,有 12條縱溝,裂片 6枚,有瓣柄。花紅色至紫色,花瓣廣匙形,扁形,參差不齊波皺緣,雄蕊多數,塑果球形或似倒卵形,種子扁平,花果期 6~ 9月。
採集:根、樹皮、葉,花果實均可入藥,夏秋採收,秋冬挖,晒乾使用或備用。
藥理:樹皮與葉具有瀉下作用,種子有麻醉作用。
性味:味微酸,性寒。
功能:根有收斂止痛之效,樹皮及根具有收歛,止血,清熱解毒,行血化瘀,花具有止血之效。
主治:葉治瘧疾,腳折斷,白痢。濕疹。根及樹皮治肝硬化,腹水,腹瀉,牙痛,創傷出血,花為產後血崩不止,吐血,便血,血,丹毒疥癬,癰腫瘡毒,果實治鵝口瘡。
方例:
1.治痢疾:大花紫薇根和葉各 15克水煎服用或大花紫薇葉,苦參,木香,甘草各 10克水煎服用。
2.白痢、大果紫薇葉,薔薇莓各 30克水煎服用。
3.治牙痛:大花紫薇根,空心泡各 30克水煎服用或大果紫薇根 30克煮赤肉食用。
4.吐血,喀血:大葉紫薇花 30克加水 200亳升煎至 80亳次,每次服用 50亳升或大葉紫薇,倒柏葉各 30克,白茅根,地榆各 15克水煎服用。
5.外傷出血:大葉紫珠,大果紫薇葉各適量研末敷患處。
6.急性傳染性,黃疸,肝硬化,腹水:大花紫薇樹皮或根 30克水煎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1/10/18"中華日報醫藥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