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白馬屎(明目固精、消腫除濕)

■平凡
又叫:野黃豆、豬屎豆、臭屎豆、黃野百合、馬屎、野花生、豬屎青、豬屎石、玲瓏草。
生長習性:喜生於林旁、路旁空地、荒地處野生。
形態特徵:為豆科豬屎豆屬多年生灌木草本植物,莖具柔毛。葉互生,每一葉片由小葉組長,中間小葉略比側葉大,寬卵圓形。黃色蝶形或串生於枝頂,莢果圓柱形,下垂,種子多數。
主要成分:種子含有豬屎豆鹼、豬屎豆零鹼、樹膠、果糖、鼠李糖、木犀草素;葉含有草酸鈣、脂肪酸、維他命素等。
藥用部分:全草或種子。
採集加工:秋天採收老莢果,曬乾除去莢股取種子備用,全草全年可採收,曬乾用。
性能:種子:味甘、澀、性涼,具有健肝腎、明目、固精。莖葉:味苦辛、性平具有清熱解毒、消腫除濕。根:味微苦、性平具有散瘀結等之效,本品不宜單味多服或久服。
用法:
1.小兒疳積:野花生根、野百合各 15克水煎分 3次服用。
2.濕熱腹瀉、痢疾:豬屎豆莖葉 618克水煎服用。
3.遺精、早泄、白帶:豬屎青種子 615克水煎服用。
4.遺尿、頻尿:野黃豆 60克,研細粉,每次服用 36克,早晚各服用一次。
5.頭暈目花、神經衰弱:豬屎豆種子 1530克水煎服用。
本文載自2014/08/31"中華醫藥網"

「泡水高貧倦」腎病前兆


市立醫院昨日舉辦「愛腎照護聯誼會」活動,邀請醫師、營養師講解,讓病患可以活得快樂又健康。(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國人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比率約 12%,推估台灣地區超過 200萬人有慢性腎臟病,卻只有 3.5%的人知道自己罹患腎臟病。台南市立醫院腎臟病健康促進衛教室昨日上午於院內邀集病患、家屬舉辦「愛腎照護聯誼會」,透過保健和注重,讓腎友可以活得快樂又健康。
 南市醫表示,慢性腎臟病的醫療照護為當前重要的課題,活動除希望推廣腎臟病新的保健知識給民眾,並提升腎臟病患者定期追蹤及接受正確醫療的觀念。
 活動由腎臟照護團隊策劃,以「愛腎、護腎的健康一生,腎臟保健之道」為主題,邀請市醫副院長李文欽主講,許多腎臟病患相當忌口,會中也提供「腎利食物小品嘗」,並由護理師提供專業諮詢。
 李文欽說,腎臟病有些前兆,包括「泡、水、高、貧、倦」,也就是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和疲倦,但也不是有這些徵兆就是罹病,但民眾應該要注意,找醫師求診比較安全。
 李文欽表示,腎臟病友應該注意「三多、三少、四不和一沒有」,也就是纖維多、水分多和蔬菜多,少糖、少油和少鹽,四不是不菸、不熬夜、不亂吃和不吃來源奇怪的食物,至於一沒有是沒有鮪魚肚。
 許多人說腎臟病是國病,李文欽說,以全球來說,台灣盛行率的確是世界第一,但近年來經過宣導,並提供優質的跨領域、跨專業腎臟醫療團隊照護,台灣腎病發生率略微下降,成為世界第 2名。
 李文欽建議,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和高血糖者都是危險因子,民眾平日應該要注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運動並且控制飲食,服用藥物也得控制,才能避免腎臟病找上門。
 
本文載自2014/08/31"中華醫藥網"

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

白甘藷葉(補中益氣,生津解渴)

▓平凡
別名:白甘藷,金葉甘藷,白地瓜,白番薯,白蕃薯葉,白薯,白地瓜,白地瓜葉。
分布:原產於南美洲,世界熱帶至溫帶廣為栽培。
形態特徵:為旋花科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白甘薯屬。
藥用部分:塊根,莖葉。
採集加工:塊根及莖葉,秋、冬間採收,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入經:塊根/味甘,性平,入脾、腎,莖葉/味甘,淡,性微涼。
功用:塊根/補中益氣,涼血和血,解暑熱,生津解渴,利尿解毒,莖葉/清熱消炎,清血解毒,消腫利腸胃,通便,促血液循環。
應用方法:
1.便秘:白地瓜熟食或煮稀飯食用,數次可見效;或採白地瓜嫩心葉炒食或煮湯食用,作平常蔬食。
 2.濕熱黃疸:白地瓜煮食,黃自退。
3.暑熱吐瀉:白甘藷藤適量水煎服用。
4.感冒發燒、沙啞:白甘藷粉用滾開水徐徐沖下隨之拌勻或半熟食用。
5.婦人乳少:白甘藷葉 180克豬赤肉煎湯當茶飲。
本文載自2014/08/30"中華醫藥網"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元參 滋陰補腎

臨床常用於溫熱病 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作用


 ▓呂晃禎
 天氣熱,喝涼飲解暑,若體陰虛者除會引起腸胃疾病外,也會產生口乾舌燥、口渴引飲、飲不止渴、身熱煩躁、津枯便秘、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陰虛燥熱等症候群,更有甚者會誘發憂鬱症及燥鬱症,不可輕忽;故介紹滋陰補腎之元參供大家參考。
 元參又名玄參,味苦、甘、微鹹,氣微寒,歸心、肺、入胃、腎四經,為壯水治火之品,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強陰益精,補腎明目,散痰核廱腫之效。主治溫邪入營、內陷心包,熱病傷陰、溫毒發班、舌降煩渴、吐血鼻衂、自汗盜汗、津凅便秘,心悸失眠,目赤咽痛,廱瘡腫毒;能逐腸風血瘕堅結之症,除女人產乳餘疾,祛男子傳濕骨蒸《本經》:「主腹中寒熱積聚,女子產乳餘疾,補腎氣,令人明目,…」,治溫瘧發顫寒熱往來,傷寒身熱肢滿《別錄》:「主暴中風,傷寒身熱,支滿狂邪,…」。由先賢用藥之經驗得知,元參乃樞機之藥,可引領諸氣上下,肅清而不致濁,滯空中氤氳之氣,善治無根之游火。
 臨床常用於溫熱病之熱入營血、口乾舌燥、舌降煩躁、夜寐不安、甚或神識不清、皮膚班疹,此乃溫邪入裏、大傷津液、內陷心包之症,因玄參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作用;臨症常配生地、麥冬、牡丹皮、銀花、連翹、黃連等藥。如用於脫疽(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常配銀花、當歸、甘草,如四妙勇安湯,就是取本品之清熱解毒,軟堅散結得作用。
 元參滋養腎陰的功效與生地黃、熟地黃相近,都有滋陰作用,故常配合使用以增強療效(如天王補心丹),但元參鹹寒苦瀉,滋陰滑腸而通便,瀉火解毒以利咽,偏於滋陰降火,適用於上浮之火,臨床運用廣泛,一般較少做為長期服用的滋補之用;地黃甘寒補陰,偏於涼血清熱,適用於血熱之火,功專補腎養陰,故常做為久服的滋陰補腎之品。

又稱黑參 用於抗菌抗炎


 元參乃鹹寒之品,質潤多液,功能滋陰降火,解毒利咽,配生地、麥冬,則滋陰增液即是《溫病條辨》中有名的(增液湯),專治陰虛腸躁之老人便秘。與鮮生地、丹皮、赤芍等同用,則清熱涼血(如營血湯);配牡蠣、浙貝、夏枯草,則軟堅散結消瘰(如消瘰丸);與金銀花、板藍根、山豆根、當歸同用,則清咽利膈、解毒消腫。元參為喉科聖品,不論是陰虛引起的虛火上炎所產生之咽喉疼痛,或外感風熱之喉嚨腫痛,皆有很好效果,所不同的是外感風熱須與辛涼解表藥如銀花、連翹、薄荷同用;虛火上炎之咽痛,則配伍麥冬、生地等養陰藥同用。
 元參色黑有黑參之稱,是清熱涼血藥,也是滋陰降火的常用藥《本草綱目》:「滋陰降火,解班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滯」,不僅可以解熱,還能除煩止渴、潤燥滑腸、利尿消炎、強心降壓作用;以現在生化觀點來分析,元參含有生物鹼、糖類、甾醇、氨基酸(天門冬素)、脂肪酸等,有微量揮發油、胡蘿蔔素等。用於抗菌、抗炎、咽喉疼痛都有明顯療效;對於腎性高血壓有降壓作用,也有降血糖作用,對於綠膿桿菌有較強的抑制效果,也有擴張血管和抗驚厥等功效。
 元參用量以 2-5錢為原則,若把補藥當瀉藥用之(增液湯),則需 1兩以上,不過不宜與藜蘆、黃耆、乾薑、大棗、山茱萸同用。凡血少目昏,血虛腹痛,脾虛瀉泄,痰濕勝者或無火者忌用,脾胃虛寒、食慾不振和易腹瀉者慎用,如需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載自2014/08/28"中華醫藥網"

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偏頭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

\張仙平
 偏頭痛是常見的不適症狀,雖然不算是疾病,但發作時卻令人感到痛苦萬分,造成注意力無法集中、心情鬱鬱寡歡,部分受偏頭痛所擾的民眾甚至連服用止痛藥也無法完全紓緩,嚴重者甚至需要求醫並仰賴麻醉治療。
 事實上,偏頭痛為周期性發作的症狀,常常造成民眾有畏光及視幻覺,且嚴重者伴有惡心、嘔吐、發燒等;誘發偏頭痛的確切原因目前尚無定論,除了可能由病理性因素所引發外,季節更替、壓力、遺傳、女性荷爾蒙變化、不恰當的生活習慣與特定食物也可能是潛在凶手。
 哪些是常見的偏頭痛 NG食物?
  1.富含酪胺的食物
  a.發酵類食物:起司、優格、醬油等。
  b.煙燻類食物:臘腸、香腸、熱狗等。
  c.腐敗類食物:隔夜剩菜。
  2.酒精性飲料,特別是紅葡萄酒等。
  3.含有咖啡因的食物,例如 :茶、咖啡等。
  4.其他:巧克力、味精、阿斯巴甜 (Aspartame)、香菸 (尼古丁 )等。
 除了以上食材外,容易引起組織胺、免疫球蛋球蛋白 (IgG)作用的過敏源食物也可能造成頭痛的發作。
 一般來說,民眾應該要養成正常規律的生活模式,搭配均衡的飲食與適當運動,並學會紓解生活上的壓力,避免過度勞累,隨時放鬆心情保持正面情緒,並可以嘗試製作生活日誌,記錄每天食用的食物種類,以此觀察可能會引發偏頭痛發生的食物;此外,洗完頭後必須確實吹乾頭髮。偏頭痛發作時需要馬上休息,更可採用冰敷或濕敷額頭來緩解疼痛症狀,必要時則選擇止痛藥改善。
 研究發現,維生素 B群、 D、鎂、鈣等具有緩解頭痛的效果;在天然食材部分,全穀類及豬肉類為富含維生素 B群的良好來源,牛奶則可提供豐富的鈣質以及維生素 D,適當的日曬對於體內維生素 D的生成也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鎂的主要來源為植物性食品,特別以堅果、葉菜、豆類、全榖等較豐富。
 因此,建議挑選食物時以「天然」、「無加工」的食材優先。當然,選擇以上食物的同時,應該以均衡飲食為大原則,並搭配均衡運動與適當紓壓,向偏頭痛說 BYE-BYE。
  (本文作者為益富營養中心執行長)
本文載自2014/08/27"中華醫藥網"

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木藍(清熱解毒、袪瘀止血)

文圖∕胡德欽
別名:小青、塊藍、野青樹。
形態:豆科灌木,葉互生,小葉長圓形,先端鈍,有小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全緣,小枝被銀白色短毛,總狀花序腋生,淡紅色,莢果圓柱形,褐色,種子 5至 10粒。
性味:味苦、性平。
功效:清熱解毒,袪瘀止血,治吐血、瘡腫、丹毒、腮腺炎、乙型腦炎、目赤紅腫。
用法:
1.木藍葉 1至 2兩,樟腦 2至 3錢,搗爛取汁外擦,治汗斑、疥癬。
2.木藍葉適量,搗爛外敷,治陽性腫毒。
3.鮮木藍全草 2至 3兩,水煎服,治乙型腦炎。
4.木藍、海金沙各 3至 4錢,射干 2至 3錢,水煎服,另用鮮木藍、仙人掌各適量,搗爛敷患處,治腮腺炎。
本文載自2014/08/24"中華醫藥網"

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藿香(消暑化濕、健脾益氣)

■圖文:呂晃禎
 盛暑之後緊接著多日大雨,內外濕氣夾雜交互作用,很容易誘發濕阻中焦,脘腹痞悶、寒濕困脾、神疲體倦、嘔吐、腹痛腹瀉等病症。介紹具有消暑化濕、健脾益氣功效的藿香供大眾泡茶飲用。
 藿香是食藥兩用植物,夏天煮粥或泡茶飲服,對於暑濕重症,四肢困重,脘腹脹悶、惡心嘔吐、脾胃濕阻等症皆有一定功效。一般食用部位為嫩莖葉,可涼拌、炒、炸皆可。藿香的運用早在《唐始》已有記載,歷代醫家多有論述,其味辛,性微溫,歸肺、入脾胃三經,功能芳香化濕,發表解暑,和中止嘔;用於濕濁中阻、痞滿嘔吐,外感暑濕之寒熱頭痛,濕溫初起,脘腹痞悶,發熱倦怠,寒濕困暑,胸悶噁心,腹痛吐瀉,妊娠嘔吐,鼻淵頭痛,手足癬等症。
 臨床隨著症狀不同,伍配相須相使的藥物更能發回其功效。如濕阻中焦,脘腹脹滿,納呆食少,則與佩蘭同用;濕溫初起,可與黃芩、茵陳、薄荷、石膏共用,如甘露消毒丹《溫熱經緯》。暑月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導致惡寒發熱,頭痛脘悶,嘔吐、泄瀉之症,則與陳皮、半夏、厚朴、蘇葉同用,如藿香正氣散《和劑局方》。脾胃虛弱者可與四君子湯或香砂六君湯合用;妊娠嘔吐可與半夏、生薑、砂仁共用。暑濕之症,不論偏寒或偏熱都可使用,偏於寒濕者,可配丁香、白豆蔻;偏於濕熱與黃連、竹茹,兩症皆常與佩蘭同用以增加療效。
 綜觀歷代醫家之論,其主治部位為中焦消化系統為主,次為上焦肺衛之氣,如《本草正義》云:「藿香,清分溫,善理中州濕濁痰涎,為醒脾胃,振動消陽妙品。」《藥品化義》載:「藿香,其氣芳香,善行胃氣,以此調中,治嘔吐霍亂,以此快氣,除檅惡痞悶。且香能和五臟,若脾胃不和,…有醒脾之功。辛能利九竅,若嵐瘴時疫用之,不使外邪內侵,有主持正氣之力。凡諸氣藥,獨此體輕,性溫,大能衛氣,專養肺胃,但葉屬陽,為發生之物,其味香散,不宜多服。」藿香另一特性是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溫煦而不偏與燥熱,能怯除陰邪,而助脾胃正氣,為治療濕困脾陽最捷之藥。
 以現代藥理來看,藿香揮發油主要成分廣藿香醇,能刺激胃黏膜,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力,對胃腸有解痙做用,有防腐和抗菌作用,而且有收斂止瀉、和擴張血管略有發汗作用。對於抗發炎和抗憂鬱也有些作用。
 藿香的使用梗、葉略有不同,藿香葉偏與發表,藿香梗偏與和中,解暑之力以鮮品為上;乾品一般用量以 6-10克為原則。藿香雖然能化濕解暑,是夏天食、藥兩者都是很好的幫手,不過在使用上仍有些禁忌,如陰虛火旺、血燥者、胃弱欲嘔及胃熱作嘔皆不宜,中焦火勝熱極,溫病熱病,陽明胃家邪實脹滿作嘔及邪實便秘者不宜。如須長期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載自2014/08/21"中華醫藥網"



藿香(益氣健胃、袪濕解毒)
■胡德欽
別名:土藿香、野藿香、排香草。
形態:唇形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單葉對生,葉片橢圓形或卵形,先端尖,基部圓,鈍鋸齒緣,莖四稜形,輪繖花序組成穗形總狀花序、頂生,花冠唇形,紫色、淡紫色或白色,小堅果倒卵狀矩圓形。
性味:味辛、性微溫。
功效:益氣、和中、健胃、袪濕、解毒、治頭痛、濕疹、風濕骨痛、食慾不振、急性腸炎、刀傷出血、急性胃炎、妊娠嘔吐。
用法:
1.藿香 1至 2兩,水煎服,治急性腸炎。
2.藿香、龍骨研末,外敷傷處,治刀傷出血。
3.藿香適量,煎水洗,治濕疹。
4.藿香梗、竹茹各 3至 4錢,砂仁 1至 2錢,水煎服,治妊娠嘔吐。
5.藿香適量,煎水含漱、治口臭。
禁忌:陰虛火旺者忌服。
本文載自2013/02/21"中華醫藥網"

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七葉一枝花(平喘止咳,涼血散瘀)

▓平凡
又叫:草河車、蚤休、金線重樓、七葉蓮、燈台七。
生長習性:喜生於山谷林下涼爽,陰濕處。
形態特徵:為百合科根狀莖粗厚,橫臥,棕褐色。葉 5至 9枚,輪生莖頂,窄卵形或倒披針形,夏秋抽出花梗,頂生黃花一朵,外輪花披片綠色, 5~ 6枚,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內輪花被片條形較短於外輪花被。果是蒴果裂開,種子多數。
藥用部分:塊根、葉、根莖。
採集:全年可採收,葉採在春夏,根莖採收洗淨曬乾或蒸後曬乾,葉可鮮用或曬乾用。
成份:甾體皂苷、生物鹼、氨基鹼等。
性味:味苦寒,性微寒有小毒,慎用。
功用:清熱解毒,平喘止咳,熄風鎮驚,涼血散瘀,止痛消炎之效
應用方法:
1.毒蛇咬傷:土龍(蚯蚓) 8條,白糖 120克共搗水煎,或七葉一枝花 12克,研末開水送服或配半枝蓮、兩面刺根水煎服用,或另用重樓(鮮品)搗爛敷患處。
2.脫肛:七葉一枝花根適量與醋磨汁,外塗患處,再以紗布壓送後位,每日 2~ 3次。
3.治慢性支氣管炎:七葉一枝花製成片劑,每日 3克,每日 2次,飯後服用, 10天為一療程。
4.跌打損傷:取重樓,用童便或尿浸一個半月,洗淨曬乾研末,每次服 1克,用米酒或開水送服。

本文轉載自2014/08/20"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消暑中藥茶

 天氣熱,門診中可見到許多因天氣炎熱所引起的「夏季暑熱症候群」症狀,例如:頭暈、睡眠品質變差(睡不安穩、易醒、早醒)、身體有熱感、小便偏黃、胸悶、多汗、疲倦乏力、食慾不振,可服用消暑中藥茶緩解改善。
 中藥常用的消暑藥茶,有很多種類,民眾可根據各自的狀況、體能,適量服用:
 ■生脈飲:黨參 3錢、麥門冬 3錢,五味子 10粒、甘草 1錢,用 1千西西水煎煮後當茶飲飲,具有益氣生津、養陰歛汗功效。適用於預防中暑,解除疲勞,頭昏有氣無力,口乾尿少,氣虛脈弱的人;適用於有虛汗、虛喘、心悸、口渴等氣陰兩虛癥狀,若屬於中暑熱盛但沒有氣陰不足的病人則不可服用。
 ■沙參 5錢、麥門冬 5錢、甘草 1錢、五味子 2錢、黃耆 5錢,以 1000c.c水煎煮當茶飲,可生津、止渴、補氣等功效。
 ■香薷 3錢、綠茶 2錢,開水 500c.c煎煮,可發汗解暑,治療頭痛、腹痛。香薷能發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濕,但氣虛、陰虛、表虛多汗者不宜服用。
 ■金銀花 3錢、甘草 1錢,開水 500c.c煎煮,可清熱、解毒,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兼有增強免疫力、抗疲勞的功效,但性味寒涼,長期服用易損傷脾胃陽氣,降低脾胃功能,虛寒體質及月經期內不能飲用。
 ■藿香葉 3錢、佩蘭葉 3錢、炒麥芽 1兩、甘草 1錢,用 2000c.c水煎煮,可清解濕熱。
 ■烏梅湯:烏梅 5錢、山楂 5錢、陳皮 2錢、甘草 3錢,用 2000c.c的水煮開,加適量冰糖飲用,可以促進食慾和解熱除煩的功效。
 ■蓮藕茶:蓮藕 1兩,用 2000c.c的水煎煮後,加入少量冰糖當茶飲。
 如果已出現症狀,在服用消暑藥茶前,最好還是諮詢中醫師,配合服用治療的藥方。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科提供,記者翁順利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4/08/18"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尿床 有家族傾向

 尿床,又稱遺尿,其中原發性遺尿是由於控制膀胱排尿的功能未臻成熟,常有家族傾向,會隨著小兒的發育成熟而逐漸改善,中醫可根據體質差異,提供具體有效治療的方向。
 中醫辨證論治小兒遺尿,分成 3種類型:
  1.下元虛寒型:睡夢中經常遺尿,頻率高且尿量多。平時面色蒼白,肢涼怕冷,常見下肢無力,腰腿酸軟。舌苔白舌質淡,脈沉細。這是腎氣虧虛,無法溫養膀胱,導致膀胱氣化無力,不能固攝所致。
 可選八味地黃丸合桑螵蛸散 (桑螵蛸散、茯神、遠志、黨參、當歸、菖蒲、龍骨、龜板 )加減。若小兒經常昏睡,不易叫醒者,多兼有痰濁內困,可加石菖蒲、遠志。
  2.脾肺氣虛型:睡夢中遺尿,頻率高但尿量少。平時食欲不振,面色黃白,排便多溏軟。容易自汗出,體力不佳,免疫力差,遇風容易感冒,或兼有呼吸道過敏症。舌苔薄舌質淡,脈沉無力。是因脾氣虛不能調節約束水液的代謝與吸收,同時肺氣虛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所致。
 多屬控制排尿的膀胱括約肌的發育協調尚未成熟。治療可選補中益氣湯合縮泉丸 (山藥、益智仁、烏藥 )加減。經常大便溏瀉者,屬脾陽虧虛,可加乾薑。
  3.肝經濕熱型:睡夢中遺尿,尿量不多,但尿臊臭味重難聞,尿色黃。平時個性容易緊張,易煩易怒,睡夢中經常磨牙,睡覺容易驚醒。嘴唇偏紅,容易口乾舌燥。舌苔偏黃舌質紅,脈滑數有力。因肝膽濕熱下注,導致膀胱濕熱內蘊,氣化不利所致。多合併泌尿道感染,以致膀胱經常處於不穩定狀態。治療可選龍膽瀉肝湯加減。若久病不癒,耗傷津液,見身材消瘦,容易盜汗者,此乃腎陰虧虛內熱可加知柏地黃丸。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任許堯欽提供,記者翁順利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4/08/16"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青皮 疏肝解鬱

▓呂晃禎
 青皮是橘子幼果的果皮,是乾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昔稱「個青皮」或「青皮子」;青皮的使用已有數千年歷史,主要是用於肝氣鬱滯之脅肋脹痛等症,青皮性溫,味苦、辛,歸肝、入膽、胃、心、肺經,《湯液本草》:足厥陰經引經藥,又入手少陰;《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肝脾二經。只要是遇到胸腹滿悶,氣鬱脅痛,必是首選之藥,臨床上很適合做為憂鬱症常用之藥。
 青皮主要功效為疏肝解鬱、破氣消積、理氣化滯,治療胸脅滿悶、胃脘脹痛、疝氣疼痛、食積氣滯、乳房腫痛、乳核乳壅、癥瘕積聚、久瘧癖塊等症。青皮破氣之力強忌單用,隨症伍配功效更佳,如肝鬱脅脹痛,配與柴胡、鬱金、香附等。治療乳房脹痛或硬塊,宜配柴胡、浙貝、橘葉等。乳壅腫痛,則與瓜簍皮、金銀花、蒲公英等,倘疝氣疼痛則與木香、小茴香、烏藥等同用,如(天天台烏藥散)。若食積氣滯、脘腹脹痛,則與山楂、麥芽、榖芽、神麴等同用,如《沉氏尊生書》之青皮丸。
 青皮具有疏肝解鬱和行氣化瘀作用,臨床上運用於婦科疾病有很好效果,如緩解乳脹、乳痛,月經不調,肝鬱之氣滯血瘀所誘發之良性腫瘤;也可以緩解乳腺增生,對於子宮肌瘤、卵巢肌瘤等皆有良好的效果。以現代藥理學觀點來看,青皮有祛痰、平喘作用(青皮揮發油中之檸檬烯具有祛痰作用,青皮醇可緩解氣管收縮),鬆弛腸胃平滑肌(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升壓利膽、興奮心臟等作用,可治療慢性結腸炎、休克、陣發性心動過速等症。

陳皮治高 青皮治低

 青皮和陳皮都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果皮,只是青皮是未成熟的果皮,而陳皮是乾燥成熟的果皮,不過在藥性和使用上卻有很大的差別;如《真珠囊》:青皮主氣滯,破積結,少陽經下藥也。陳皮治高,青皮治低。《本草綱目》:「陳皮浮而升,入脾肺氣分,青皮入肝膽氣分。」李杲:「青皮,有氣滯則破滯氣,無滯氣則損真氣」;整體而言青皮破氣之力大於陳皮,故《本草經疏》云:青皮,性最酷烈,削堅破滯是其所長,然誤服之,立損真氣,為害不淺。
 凡欲施用,必與人參、朮、芍藥等補脾藥同用,庶免遺患,必不可單行也。
 青皮用量以 3~ 9克為原則,品質以外皮青、內面白、個勻質硬、體重、皮厚、瓤小、香氣濃者微佳。青皮雖善治肝氣不和、脅肋刺痛、心胃脹痛等症,不過由於氣烈,在使用上仍有些需注意之處,如多汗者少用,肝脾氣虛者勿服,老弱虛嬴者皆不是宜服用,如需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簡易茶飲;用柑橘類的皮(如柳丁、橘子、柚子)洗淨,取外皮有油脂顏色部分,水酌量滾水煮 10-15分,或加糖飲用,冷熱不拘,或加入麥冬、紅棗、或桂圓以增加口感。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4/08/14"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

努南氏症

不能改變別人 就改變自己  阿志是努南氏症的病友,從小身型就比一般人矮小,讀小學時與同學之間身高的差異還沒有那麼大,但是小學六年級時,突然發現身旁的同學都一直長高,他卻停滯沒有發育。直到專科時,姊姊到台北就醫後介紹他看代謝科的醫生,經過詳細檢查及其臨床表徵之表現,才發現原來他罹患的是努南氏症。

  因為疾病的關係,阿志似乎國中就停止了發育,第二性徵也沒有如期出現,甚至專科畢業時,身高也只有150公分,且聲音細緻如女生,身體上的差異也讓他在學校裡常常被同學們欺負。選擇躲開同學的阿志,下課時間不發一語地獨自坐在學校池塘邊,直到上課鐘響才再回到教室裡。

  讀專科時,醫師開始為阿志注射男性賀爾蒙,讓阿志的身材慢慢地變得比較高壯些,聲音也變得低沈。不過,注射男性賀爾蒙卻讓阿志身體很不舒服,常常感到頭暈、注意力無法集中且容易情緒失控或發怒。對阿志來說,這真的是個難題,希望讓自己變得比較像正常人一樣,但是身體又無法承受藥物所帶來的影響,最後決定接受自己的身體樣貌,選擇停止注射男性賀爾蒙。

  想要獨立養活自己的阿志,因為疾病的關係,常常在職場上受到歧視與欺侮,甚至因此與同事的關係變得疏遠。雖然,目前還有心臟雜音、骨質老化、注意力較不易集中等問題,但其實阿志很有自己的想法,也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亦希望能在工作上有一番作為,讓大家能夠看到他的能力,而不只是看到他外表的不同。雖然在許多地方都遭受到挫折,阿志告訴自己要調整心態,「不能改變別人,就改變自己」。現在的阿志也積極地透過參加教會的活動,讓自己去接觸人群、結交朋友,也漸漸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對於未來,阿志相信,縱使會遇到許多困難,他一定可以克服困難,找到屬於他的人生。

認識罕見遺傳疾病系列(八十八 )努南氏症
  努南氏症(Noonan Syndrome)是1963年由小兒科醫師Jacqueline Noonan於美國兒科醫學會首次提出並闡述。此病症主要是身材矮小、先天性心臟缺陷及不同程度的發育遲緩。

  此疾病屬於體染色體顯性遺傳,多數個案為無家族史的偶發個案,但也有30%-75%的個案為親代任一方帶有突變基因的遺傳所致。若雙親其中一位患有此症,其子代則有50%的罹病機率,不分性別男女機率相等;雙親若皆為正常,下一胎再發率的機率則非常的低(<1 span="">

  臨床症狀有身材矮小、先天性心臟病、蹼狀頸、漏斗胸、眼瞼下垂、眼距過寬、眼內貲贅皮、小頷畸形、厚且低位或不正常外形的耳朵、聽力喪失、嬰兒早期餵食困難、不同程度的發育遲緩、隱睪症、青春期延遲、凝血異常及少部分的患者有學習障礙或輕微的智能障礙等。另外,此症的患者在不同的年齡其臉部的特徵會隨之改變,剛出生時,高額頭、耳朵後且低位、深且高的人中等;新生兒期則眼睛突出、眼瞼增厚及寬扁鼻;兒童期的臉顯得無力;成人期呈現倒三角臉、眼睛較不突出、頸部拉長等。

  目前在診斷上,主要依據臨床表徵做評估,患者的染色體檢查結果通常是正常的,因此需抽血經分子生物技術以檢測是否帶有此症相關的缺陷基因。現在已知與努南氏症相關的基因有4種,分別為PTPN11(佔50%)、RAF1(佔3-17%)、SOS1(佔10%)及KRAS(佔1-3%)。若患者因此發現基因突變點,可於患者或其配偶懷孕早期獲取胎兒細胞進行基因突變點產前診斷檢測。

  目前此疾病以症狀治療為主。少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心臟方面手術或藥物治療,並定期於小兒心臟科接受評估。而餵食困難情形嚴重者,可能需要短期之鼻胃管餵食,大多數患者可於出生後幾個月內經由營養師指導而改善。另外,在孩童時期必須定期監測各方面成長發展,生長遲緩的孩童,可使用生長激素治療,但結果目前尚未得到評估。若發現睪丸未下降,建議在學齡前接受外科手術治療,將有助於提高未來生育機率與減少轉變成惡性的機率發生。語言遲緩則需要特殊的幫忙與治療,斜視與近視需適當的照護。聽力喪失可能是因中耳炎引起,則需加以治療。配合定期的追蹤與治療,患者的預後狀況良好,仍可擁有正常生活。

本文轉載自"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努南氏症候群 突變基因曝光

成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陳芃潔結合國際團隊,主導研究遺傳疾病「努南氏症候群」的突變基因,獲國際期刊認可。(記者翁順利攝)
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成大醫學院團隊跨國合作,深入研究遺傳疾病外界所謂畸形人的「努南氏症候群」,利用次世代定序結合生物資訊方法,找到完整的突變基因關鍵點,榮登國際遺傳醫學界知名的「美國科學院院刊」,為治療開啟新契機。 
 主導研究團隊的成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陳芃潔說,利用傳統基因定序的方法,找尋基因突變耗時又昂貴,次世代定序結合生物資訊方法可分析病人的全基因組,而快速從幾萬個基因點中,找出新的罕見致病單點基因突變,使該疾病能有效治療跨出第一步。
 「努南氏症候群」患者目前約 30%致病基因未知,由於每名病人的基因突變可能不同,陳芃潔指出,未來這項跨國合作仍會持續進行,希望能有更多突破。
 「努南氏症候群」跨國合作團隊成員,包括美國哈佛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貝勒醫學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等頂尖實驗室,今後研究方向將朝個人化醫療方向努力。
 此病發生率大約是 1千至 2千 5百分之一,主要是細胞內 RAS-ERK訊息傳遞路徑的基因突變引起,造成臉部異常特徵如︰眼距過寬、小頷畸形、眼瞼下垂、蹼狀頸、漏斗胸。
 患者外觀像透納氏症,具有個子矮、八字眉、內眥贅皮、後髮緣低、脖子短、蹼狀頸、手肘外翻、隱睪症、青春期延遲等表徵,半數伴隨先天性心臟病(肺動脈狹窄較常見),部分則會輕度智能不足。
 在胎兒時期可經羊膜穿刺抽取 DNA檢測確診,幼兒期餵食困難問題較嚴重者,可能需要短期的管餵食處置,部分嚴重者須接受心臟方面手術或藥物治療。

本文轉載自2014/08/12"中華日報醫藥網"

慢性蕁麻疹 5成找不到病因

 蕁麻疹是很常見的皮膚病,大部分患者在急性發作時,接受皮膚科醫師診治後,就會有很好的療效,但也有部分患者並未徹底治癒,會反覆發作,形成慢性蕁麻疹,此時由中醫介入治療,循序改善體質,常有理想的療效。
 蕁麻疹俗稱「起凊膜」,發作時,皮膚出現極癢的凸起疹塊,有如被蚊子叮的腫塊,中醫稱為「風團、風疹塊」。
 急性蕁麻疹是常常突然發作,全身都有病灶,大部分 24小時內就會消失。若超過 6個星期的搔癢性皮疹,常造成病人相當大的困擾,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或睡眠,就算是慢性蕁麻疹。
 蕁麻疹引起的原因相當多,日常生活中常見過敏原食物:魚、蝦、蟹、核果類、芒果、花生等的食物。藥物類: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抗生素最常見物理性:冷、熱、觸壓、陽光都是有可能是誘發因子,但約 50%以上的病人找不到任何原因。若已形成慢性症狀,仍該盡量避免接觸前述過敏原。
 中醫的理念認為體內濕熱之氣因受外來風寒邪氣無法正常透散,導致蕁麻疹出現,診斷為內有濕熱,外有風寒。治療處方應一面清濕熱,一面散風寒邪氣。甘露消毒丹和荊防敗毒散加減治療。外洗方搭配穴位按摩,包含三陰交、血海。
 自我保健的藥材連翹 3錢、荊芥 3錢、防風 3錢、紫蘇葉 3錢、牡丹皮 3錢、白癬皮 3錢、地膚子 3錢。方法是先將藥材浸泡於 1000西西水中半天,以熱水煮滾後續以文火煮 5至 10分鐘,煮好後加適量冷水稀釋至 37度左右,用此藥液來擦洗身體。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科醫師張炯宏提供,記者翁順利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4/08/12"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毛七公(清熱解毒、涼血收斂)

■正義
別名:毛漆、漆大伯、毛果算盤子、漆大姑。
分布:中國大陸華南各省及福建、貴州、雲南與台灣旱地。
生態:為大戟科灌木植物,枝密被淺黃色柔毛。單葉互生,卵形或卯狀披針形,花 24朵簇生或單生在葉腋,雌雄同株,雌花位於小枝上方的葉腋內。果蒴果困扁球形,有軟條縱溝,密被毛,很像算盤,故又稱毛果算盤子。
主要成分:酚類與鞣質
藥用部分:全草或根、葉
採集加工:全年可採收根、切片、枝葉切段,曬乾用。
性味:味苦、澀、性平。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收歛、止癢化濕之效。
驗方:
1.腸炎、痢疾:毛七公根 30克水煎服用,漆大伯根、鳳尾草、鐵線草、豬母乳、刺莧菜各 20克水煎服用或毛七公根、葉下珠、金銀花各 30克水煎分 2次服用。
2.過敏性皮炎、濕疹:漆大姑,犁田草、千里光、鹽膚木葉各 30克水煎燻洗或漆大姑適量水煎濃湯洗患處或加雞毛同煎洗患處更佳。
3.小兒泄瀉:漆大伯 12克、地耳草、五斤草各 6克水煎服用。
4.瘡疥化膿:毛七公、地棯、毛冬青葉各適量水煎洗患處。
5.風濕關節炎:毛果算盤子全草 30克水煎服用,另取毛漆適量水煎洗患處或毛漆、仙茅、金狗毛、附子、巴戟天各 10克、獨活各 6克水煎服。
6.燒傷、蕁麻疹、濕疹癢痛:毛漆全草、毛冬青各適量水煎濃湯,冷塗患處或漆大伯、黃肉川七根各適量水煎冷洗患處。

本文轉載自2014/08/09"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

聖生梅 (止血止痛,生津止渴)

■平淡
又叫:楊梅、機子、樹梅、珠紅。
生長習性:生於山坡雜木林,野生或栽培。
生態:為楊梅科楊梅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花細小, 3~ 4月開。 5、 6月結珠之核果,成熟時深紅色。
主要成分:根,樹皮含有楊梅樹皮苷,鞣質,果有糖類及有機酸。
藥用部份:根、樹皮及果實
採收加工:根、樹皮全年可採收去粗皮,切片,曬乾備用,果夏季採集鮮用,鹽漬備用或乾用。
性味:根、樹皮味苦,性溫。果味酸甘,性平。
功用:根、樹皮具有止血止痛,袪風散瘀;果實具生津止渴。
應用方法。
1.痔血:樹梅根 60克水煎服用或機子樹皮、鮮馬齒見各 30克,地榆、元寶草各 12克水煎,分 3次服用,連服 5日或炖冰糖適量服用。
2.胃腸脹滿:楊梅果適量醃食鹽備用,越久越好,使用時取數顆泡開水服用。
3.胃、十二指腸潰瘍:聖生梅根皮、青木香各等量共研末製成蜜丸,每日服兩次,每次 10克或楊梅根、桂花根,鹽橄根各 30克,李仔根 20克,豬赤肉適量水炖,赤肉熟,分次服用,
4.胃病、胃痛:聖生梅根、桂花根、橄欖根、香回根、木棉根、茄苳根各 30克水煎。
本文轉載自2014/08/08"中華日報醫藥網"



楊梅(理氣、止血、化瘀)
■孔弟子
 別名:朹子、聖僧、白楊梅、樹梅。
產地:自生於華南、台灣、海南山區諸島。
 形態:楊梅為楊梅科之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株高大許,小枝被灰色短柔色、葉革質、螺旋著生,倒卵狀長橢圖形,長 2到 5公分,寬 1到 2公分。葉緣稍內捲,全緣或上半部有疏鋸齒,葉柄極短,主,支脈清晰色淡黃,雄柔荑花序,長約 1.5公分,雌柔荑花序長約 1、 2公分:核果橢圖球形,長約 0.7公分、徑約 0.5公分,熟時紅色、肉汁質、甘美、可生食。
 藥用部分:楊梅之實,核仁、樹皮及根曬乾後皆可入藥,用量約 2錢。
 藥效:楊梅之果實:甘酸、溫。有去痰止嘔噦、消食下酒、止渴和五臟之功:核仁則治腳氣:樹皮及根可治癬、牙痛、塗燙傷。方例:
  1.下痢不止:楊梅實燒研,每米飯服 2錢、日 2服。
  2.頭痛不止:楊梅為末,以少許(口畜)鼻取嚏為妙。
  3.頭風作痛:楊梅為末,每食後薄荷茶服 2錢,或以消風散同煎服,或同搗末、以白梅肉和丸彈子大,每食後蔥茶下 1丸。
  1.一切損傷、止血生肌,令無瘢痕:用鹽藏楊梅和核搗如泥,做成挺子,以竹筒收之,凡遇破傷,研末敷之。
  5.腳氣:食楊海核仁可癒。
  6.洗惡瘡疥癬:以樹皮及根煎湯洗之。
  7.牙痛:以樹皮及仁煎水 ?口。
  8.中砒毒:以樹皮及根煎水服之。
  9.燙火傷:以樹皮及根燒灰調塗之。
  10、風蟲牙痛:用楊梅皮厚者焙乾 1兩,芎麝 5錢,麝香少許研末,每用半錢,鼻(口畜)內之,口中含水、涎出止痛;另方用楊梅根皮,韭菜根和廚案上油等分搗勻,貼於南腮上半時辰,其蟲從眼角出也。
  11、中砒毒:心腹痛、欲吐不吐、面青肢冷、用楊梅樹皮煎 2、 3碗,服之即癒。

本文轉載自2011/12/24"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刺裸實(活血化瘀、袪風去濕)

■胡德欽
別名:北仲,刺仔木,雙葉裸實。
形態:衛矛科灌木,葉互生,葉片寬倒卵形或窄長倒卵形,先端圓鈍,邊緣具疏鋸齒,小枝先端尖銳成刺,密被短鏽色毛,聚傘形花序腋生,花極小,淺綠色,蒴果紅色,倒圓錐形,種子黑褐色。
性味:味苦,性溫。
功效:活血化瘀,袪風去濕,治腰骨痠痛,跌打損傷,各種癌症,風濕關節痛。
用法:
1.刺裸實,火炭母草藤,海州骨碎補各 2至 3兩,半酒水燉豬尾骨服,治腰骨痠痛。
2.刺裸實根,岡梅根各 2至 3兩,半酒水,燉排骨服,治跌打損傷。
3.刺裸實適量,煎水當茶飲,可配合各種抗癌植物同時使用,治各種癌症。
4.刺裸實適量,半酒水,燉瘦肉或排骨飯,治風濕關節炎。

本文轉載自2014/08/07"中華日報醫藥網"

本文轉載自2016/05/0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白扁豆全身是寶

 夏天暑熱逼人,食涼飲冷似乎是一種享受,身體硬朗的人當然沒問題,但體質不夠強壯的就會潛藏一些問題,最常見的是寒濕流連不去,直接影響腸胃系統,間接也會誘發筋骨關節、婦科帶下等疾病;介紹既能消暑又能除濕的白扁豆,供大家食用。
 白扁豆是一種食藥兩用, 1年生纏繞草本植物的種子。相關文獻記載最早出現於魏晉南北朝,南朝名醫陶弘景所著《名醫別錄》中,歷代醫家大多用於脾虛及暑濕之症;白扁豆味甘,性溫,歸脾入胃,功效為健脾化濕、和中消暑、利尿消腫、清肝明目;主脾虛生濕、食少便溏、脾胃虛弱、暑濕吐瀉、胸悶腹脹、赤白帶下,小兒疳積,停水消渴,又能解酒毒;《本草圖經》:「主女子帶下,兼殺酒毒」等。
 白扁豆不只可健脾化濕,也可補氣,藥性溫和,其特點是「補而不滯」,適用於脾虛濕滯,食少便溏或泄瀉。但缺點如《本草新編》所載:「味氣輕薄,單用無功,必須與補氣藥共用為佳」,可做為人參等藥的輔助藥品,如《和劑局方》的參苓白朮散。如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硬殼百扁豆,其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榖也。入太陰氣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消暑除濕而解毒。其軟殼及鵲色者,其性微涼,但可供食,亦調脾胃。」治療脾虛濕濁之帶下,則需與白朮、蒼朮、芡實等補氣健脾藥同用。     
 由於屬多夾濕,夏日暑濕傷中,脾胃不和,容易導致吐瀉,白扁豆能健脾化濕、消暑和中,性雖偏溫,但無溫燥助熱傷津之弊,因此善治暑濕吐瀉;如《千金方》單用此藥水煎服,治療暑濕吐瀉。如暑月乘涼飲冷,外感於寒,內傷於濕之「陰暑」,宜配伍香薷、厚朴散寒解表,化濕和中,如《和劑局方》之香薷飲。倘偏於暑熱夾濕者,應與荷葉、滑石,清暑滲濕之藥同用療效更佳 。
 白扁豆礦物質及維生素含量比大多數根莖類和瓜類蔬菜高,成熟的種子可當藥用,當還是綠色豆莢時 可做為蔬菜食用,每百克白扁豆含蛋白質 2.8克、脂肪 0.2克、熱量 35千卡、粗纖維 1.4克、鈣 116毫克、鐵 1.5毫克、胡羅蔔素 0.32毫克、尼克酸 0.7毫克、抗壞血酸 13毫克、糖 5.4克等。
 除上述成分外,還含有維生素 A、 B、泛酸、酩氨酸脢、豆甾醇、磷脂、血球凝聚素等(血球凝聚素是一種有害蛋白,有一定毒性,加熱處理可以使其失去毒性,必須充分煮熟蒸透方可食用)。
 白扁豆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研究顯示對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對食物中毒引起的嘔吐、急性腸胃炎等有解毒作用;也能增強 T細胞的活性,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扁豆中所含的多種微量元素,能刺激骨隨造血組織,提高造血功能。據研究血細胞凝集素能使癌細胞發生凝集反應,讓腫瘤細胞表面發生結構上改變,因此,對腫瘤消退有些作用,腫瘤患者如能常吃些扁豆,有一定的輔助食療功效。
 白扁豆果實種子(白扁豆),果皮(扁豆衣)、花、葉均可入藥。白扁豆一般用量以 10-15克為原則,除藥用外(健脾止瀉宜炒用;消暑解毒宜生用),食用方式很多元,可煮熟搗爛成泥做成餡料;或與紅棗、桂圓煮成甜點。
 註:扁豆衣:為白扁豆的乾燥種皮,功效偏於消暑化濕,無壅滯之弊,但健脾之力稍差些,主治暑濕吐瀉和腳氣服腫等症。
 扁豆花:是白扁豆的花,味甘淡,性平。能消暑化濕,多用於暑濕泄瀉和脾濕帶下。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4/08/07"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張開你的嘴,認識顳顎關節 ─ 談顳顎關節症候群

/張仙平
 彥安最近突然嘴巴張不開,一張開就會劇烈疼痛,甚至連一顆爆米花都要用塞的才能進到嘴裡,吃東西已經成了他現在最痛苦的事情。他到底怎麼了 ?
 你是否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情形:一覺醒來,常常感覺到頭頸痠痛。打哈欠的時候,耳朵附近會疼痛,甚或發出喀喀聲響。嘴巴張不開、食物咬不動、耳朵附近的肌肉感到很緊繃。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顳顎關節症候群」。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
 顳顎關節(俗稱的下巴關節)位於下顎骨二側後上端,它與顱骨相連接,是下巴運動的支點。當它活動時,用手在耳前二側觸摸,可以明顯感覺到它的存在。
 顳顎關節為什麼生病?其實,可以將它視為一種長期傷害的累積。
 例如,有些人從小就喜歡吃較硬的食物,像是啃甘蔗、嚼口香糖,長時間的咀嚼,卻沒有讓咬合的肌肉適度休息。還有人有夜間磨牙、或不自主會咬緊牙關的習慣,在壓力大、情緒不佳或是睡眠狀況不好時特別容易復發。也有人因為平常咀嚼的習慣,或是缺牙、咬合不正的問題,長期只依賴一側的牙齒咀嚼食物。另外,也有因為外力傷害、或是全身性關節炎、甚至天生關節韌帶脆弱等因素所造成。
 根據全球的調查報告指出, 1/3的人有過顳顎關節肌肉疼痛的經驗, 3/4的人有聲音或肌肉壓痛, 1/20的人想要或需要治療。顳顎關節症候群並不是一個甚麼不治之症,但卻大大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品質。常見的治療有以下幾種:
  1.急性期的藥物治療─給予適當的止痛與肌肉鬆弛劑,緩解急性期的劇烈疼痛感。
  2.咬合板治療─咬合板可幫助肌肉及關節放鬆,緩解長期的關節壓力。通常適用在夜間磨牙或是容易緊張型的病人身上。
  3.咬合調整─咬合不正的病人很容易造成顳顎關節肌群的緊張不適,對牙齒進行適當的修磨之後,可降低顳顎肌肉的緊繃症狀。
  4.物理治療─熱敷、超音波等,此為輔助性的治療方式。
  5.生活習慣修正─吃飯、咬嘴唇、頭頸姿勢不正,也可能是造成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原因,此治療方式之重點在於養成一個新的習慣。另外,不好的睡眠品質也是原因之一,所以維持好的睡眠品質很重要。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但不管吃進了什麼,全靠頸上的這一張嘴。好好善待它,絕對是每個人最重要的責任。其實只要定期牙科檢查,維持良好的口腔健康和飲食習慣,都有助於顳顎關節症候群的預防及治療。若有前述的症狀出現,要儘速求醫,以免病情惡化,甚至讓治療變得越發困難。
 最後,要提醒大家:顳顎關節疾病具有高度之專業特性,第一線的診療醫師是「牙醫師」,而非骨科醫師或耳鼻喉科醫師。
 (本文作者為益富營養中心執行長 )
本文轉載自2014/08/06"中華日報醫藥網"

豬腳楠(消腫止痛、舒筋活血)

■胡德欽
別名:紅楠、楠仔、鳥楠。
形態:樟科常綠喬木、葉互生、葉片倒卵形或橢圓形、草質、全緣、樹幹高尺、圓錐花序腋生、漿果球形。
性味:味辛、性溫。
功效:消腫止痛、舒筋活血、治吐瀉、扭挫傷、腰骨痠痛、風濕關節痛。
用法:
1.豬腳楠樹皮適量、水煎服、治吐瀉不止。
2.豬腳楠、黃荊、黃金桂各 2至 3兩、半酒水燉豬尾骨服、治腰骨痠痛。
3.豬腳楠根或樹皮適量,加食鹽搗爛敷患處、治扭挫傷。
4.豬腳楠、風藤、三葉五加各適量、半酒水煎或燉服、治風濕關節痛。
禁忌:孕婦禁服。

本文轉載自2014/08/05"中華日報醫藥網"

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綠豆藥膳度苦夏

/王中
 綠豆,又名青小豆,是傳統豆類食物,更是苦夏中的一種消暑保健的食品。有關研究證明:綠豆不僅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而且具有良好的藥用功能。下面介紹幾種常見、易做的綠豆藥膳。
  1.綠豆冬瓜湯
 原料:綠豆 100克,冬瓜 1000克,蔥 30克,薑 10克,精鹽適量。
 製作:冬瓜去皮,洗淨切塊,綠豆淘洗乾淨,蔥切段,薑切片備用。先在砂鍋內加清水 500毫升燒沸,再放入綠豆、蔥段及薑片,沸後轉用文火炖爛,然後加入冬瓜燒熱,加入精鹽調味即成。
 用法:佐餐或當點心食用。
 功效:養胃生津、去火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利水消腫。
  2.綠豆海帶粥
 原料:綠豆 50克,海帶(鮮) 50克,粳米 150克,紅糖 5克。
 製作:鍋中加水適量,放入洗淨的梗米、綠豆,先用旺火燒沸,再改用文火熬粥。待粳米熱爛時,把切絲的海帶加入,再等片刻,然後加紅糖攪勻即可食用。
 用法:每日吃 1至 2次,可作為早、晚餐。
 功效:清熱解毒、消炎利尿。
  3.綠豆銀耳粥
 原料:綠豆 100克、銀耳(乾) 15克,西瓜 100克,蜜桃 60克、冰糖 30克。
 製作:綠豆洗淨冷水浸泡 3小時,銀耳冷水浸泡軟、洗淨;西瓜去皮、切塊;蜜桃去核、切瓣備用。取泡好的綠豆和適量清水一起放入鍋中,上旺火燒沸,轉小火慢煮 40分鐘;綠豆煮好,再放入銀耳及冰糖,攪勻煮約 20分鐘;粥熟後加入西瓜塊和蜜桃瓣,再煮 3分鐘熄火;粥自冷卻後,裝入碗中,用保鮮膜密封,放入冰箱,冷凍 20分鐘即成。
 用法:每日 1次,可作早餐或點心食用。
 功效:養陰生津、清熱去毒、止渴解暑、利水消腫、補益氣血。
  4.綠豆百合粥
 原料:綠豆 50克、粳米 60克、百合(干) 20克,冰糖 10克。
 製作:綠豆洗淨清水浸泡 3小時,粳米洗淨浸泡半小時,百合浸泡半小時,將 3物一起放入鍋內,加水約 1200毫升,先用旺火燒沸,轉小火熬至米熟豆熟,再加入冰糖攪勻調味即可食用。
 用法:每日 1次,可作為早、晚食用。
 功用:營養滋補、調中安神、健脾開胃、涼血清毒、潤肺止咳。
  5.綠豆兩仁粥
 原料:綠豆 30至 60克,薏苡仁 30克,杏仁 10克,粳米 100克。
 製作:將上 4味淘洗乾淨,淨泡後同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 1至 2次。或作早、晚餐食用。
本文轉載自2014/08/02"中華日報醫藥網"



綠豆薏仁湯 營養消火氣
記者戴淑芳/專題報導
 炎炎夏季,營養師建議,可以多吃薏仁飯、綠豆薏仁湯,不僅營養也能消除火氣,更是愛美大作戰的一大利器。
 夏季由於天氣炎熱,最常看到民眾大口大口的猛補充水分,或是來一碗清涼消暑的剉冰,加上現代人飲食口味偏重,容易將水分跟鹽分累積在身體中造成水腫。
 其實想要美白跟消除水腫很簡單,只要吃對食物,就能夠輕鬆迎接夏季愛美大作戰。營養師謝宜芳表示,想要消除水腫除了適度的按摩外,飲食更是要清淡,水分攝取也不要過量,另也可以補充具有利水利濕功用的薏仁,來改善水腫問題。
 謝宜芳解釋,市面上常看到的薏仁多為中藥材使用的薏仁,購買時有些包裝會標注「大薏仁」;有一種叫做「紅薏仁」,是尚未去除糙皮的糙薏仁,纖維與營養價值更高,是未加工的全穀類食物,但購買較不易;另外還有一種稱作「小薏仁」或「洋薏仁」,口感較綿細,但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含量都少,營養價值較低,通常是利用在綠豆湯的甜點烹煮上。
 薏仁的營養成份除了澱粉之外,也富含蛋白質、油脂、維生素、膳食纖維與許多礦物質,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利尿排濕、消除水腫等作用,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夠幫助排便,解決便秘的問題,自然也能達到瘦身的效果。
 另外,薏仁中富含的植物性蛋白質,能夠分解酵素,軟化角質皮膚,使皮膚變得光滑、減少皺紋,還能消除色素斑點,進而達到美白的效果。
 謝宜芳建議,可以多吃薏仁飯、綠豆薏仁湯這類食物,不僅營養也能消除火氣;如果覺得麻煩,也可以將薏仁磨成粉,加入水中當茶飲,也會有同樣效果。


本文轉載自2010/07/04"中華日報醫藥網"

鯽魚膽草 (瀉肝膽火,涼血消腫)

/平淡
 又名:散血草,黑心草,耳草,細葉龍膽草。
 生長環境:生於坡地、村邊草叢中。
 生態:為茜科耳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小枝密被極短的粗毛。花白色,生於葉脈,無梗。蒴果小球形,不開裂。
 藥用部分:全草。
 採集:全年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用。
 主要成分:全草含有生物鹼,黃酮苷,氨基等。
 性味:味苦,性涼,入膀胱、腎、肝、膽經。
 功用:瀉肝膽火,下焦濕熱,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應用方法:
  1.急性結膜炎、膀胱炎、尿道炎:鯽魚膽草、龍膽草、梔子、黃芩、澤瀉、木通各 10克,柴胡 6克,生地 20克,當歸 6克,車前子(布包) 6克,甘草 3克,水煎服用。
  2.膽囊炎:龍膽草、耳草各 3克水煎,送服左金丸 3克,每日 2~ 3次。
  3.感冒發熱、咳嗽:大半邊蓮、耳草、板藍根、毛冬青各 15克水煎服用。或細葉龍膽草、黃精、竹根七、百部、桑葉、紫蘇各 15克,水煎服用。
  4.咽喉痛:細葉龍膽草、金錢草,水田七各 10克,水煎服用。
  5.乳癰:耳草 60克,米酒適量,共搗爛榨汁煮沸內服,每天 1劑,連服 4天,藥渣敷患處。
  6.蜈蚣咬傷:耳草、綠豆各 60克,水煎服用。



臭加錠(健胃消腫、祛風除溼)
文圖/胡德欽
別名:欒樨、闊苞菊、鯽魚膽。
形態:菊科小灌木,葉互生,葉片倒卵形,全緣,莖分枝,梢端抽圓錐花序,花淡紫色,瘦果具冠毛。
性味:味甘、微溫。
功效:健胃消積、祛風除溼、治肺炎、瘡癤、刀傷、小兒疳積、風溼骨痛、筋骨痠痛。
用法:
1.臭加錠心葉和粥,共搗敷患處,治瘡癤。
2.臭加錠鮮葉適量,搗爛外敷,治刀傷。
3.臭加錠根 5至 6錢,水煎服,治風溼骨痛。 
4.臭加錠根莖 4至 5兩,半酒水,燉豬尾骨服,治筋骨痠痛。
5.鮮臭加錠 2至 3兩,半酒水,燉瘦肉服,治肺炎。

本文載自2012/11/27"中華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