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繁縷(清熱止痛,解毒活血)

■平淡
2015-04-27
別名:雞腸草,鵝腸菜,鵝兒腸。
生長習性:生在田野,路旁,溪邊潮濕草地野生。
生態:為石竹科,繁縷屬細小草本植物,莖纖弱,有時平臥,近基部分枝,葉對生。4~7月開花。花瓣5片,白色。結細小蒴果。
藥用部分:全草。
採集:夏、秋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能:味甘,酸,性涼。具有清熱止痛,解毒活血,消災止血。
用法:
1.尿路感染:葉下紅、車前草、金錢草各15克,鵝兒腸、七葉膽各25克,忍冬花6克,水煎分2~3次服用,連1星期。
2.跌打腫痛:雞腸草、馬齒見、雷公根、田烏草、小本鹽酸草、一點紅各60克(上6味各鮮品)洗淨,絞汁泡米酒,適量服用之,同時取渣敷患處。

本文轉載自2015/04/27"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蘋果好厲害 腹瀉、便秘兼治

張仙平
2015-04-28

 您可能聽過有句諺語說:「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意思是「一天一顆蘋果,醫生遠離我。」告訴我們蘋果是一種可以幫助維持健康的水果。但是,您也許沒有聽說過在我們腹瀉與便秘胃腸鬧脾氣的時候,蘋果也是一大救星。

 此時也許心中會有疑問:「拉肚子跟便秘是兩種不同的生理問題,怎麼會說吃蘋果都可以改善呢?」這是因為蘋果的果肉中含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果膠,果膠會吸附水分

,因此在腹瀉時可以抓住一些腸道中的水分,減緩腹瀉時大量水分流失的狀況。而在蘋果的果皮中亦含有可以使腸道分泌減少進而使糞便內水份減少的鞣酸。因此在腹瀉時,蘋果可以有效減緩腹瀉。 

 在飲食逐漸精緻化的今天,便秘已成為很普遍的一種健康問題,追究其原因大多是因為食物中的纖維攝取不足,造成排便不易。而蘋果中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以增加糞便的體積,刺激腸壁蠕動,進而將糞便推送出體外。1公克的膳食纖維約可以增加糞便容積20倍。除此之外,又因為水溶性膳食纖維質有吸附水分、保水的效果,也可以使糞便較為柔軟濕潤易於排出,因此對於預防便秘與改善便祕狀況有很大的幫助。

 日常生活中,水溶性膳食纖維普遍地存在許多水果與豆類之中,蘋果中的含量也相當豐富。水溶性膳食纖維除了可以改善便秘與腹瀉外,還有降血脂與降膽固醇的功效;蘋果的鉀含量高,有助於降低血壓、血管擴張。除了果膠、纖維及維生素等較常提到的營養成分之外,蘋果還富含具有抗氧化功效的多酚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 

 由此可知,蘋果的營養價值相當豐富,價格也平易近人,是很經濟實惠的水果。食用帶皮蘋果時唯一要注意因進口蘋果須經長途運送,為了保鮮,果皮上幾乎都會打上一層蠟,食用前記得用軟毛刷輕輕刷洗,才能安心吃下肚。
(本文作者為益富營養中心總監
本文轉載自2015/04/28"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長葉凍綠(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平淡
2015-04-28
又名:長葉鼠李、黎羅根、黎辣根、苦李根、磯木、黃藥。
生長環境:喜生於草叢或林邊灌木叢中野生。
生態:為鼠李科鼠李屬灌木植物,幼枝紅褐色,葉片互生,5~6月間開花,結細小球形核果,成熟後黑色。
主要成分:根莖葉含蔥醌類化合物柯椏素、大黃酚等。
藥用部分:根或根皮。
採集加工:全年可採集、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能:味苦、性平、有毒。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本品有毒不宜內服,大多外用如疥瘡、頭癬、生皮癬、濕疹、膿疱瘡、蕁麻疹。
用法:
1.疥瘡:長葉凍綠根皮30克研末,以生豬油拌勻,用紗布包裹,放火上烘熱塗患處或調敷之。
2.頭癬、牛皮癬:長葉凍綠根皮適量,以醋浸漬3天,過濾,每天擦3次,連續使用1個月左右。
3.濕疹:長葉凍綠30克、花椒10克、桉葉15克,水煎湯外洗之。
4.膿疱瘡:長葉凍綠、杠板歸(乾品)各30克,研細末調麻油塗患處。
5.蕁麻疹:長葉凍綠根30克,醋或浸酒精擦患處。
6.瘡瘍潰爛:蓖麻葉、長葉凍綠(上列均鮮用)水煎膿液洗患處。

本文轉載自2015/04/28"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更年期易患的皮膚病

■王中
2015-04-28
 皮膚科專家提醒更年期要注意預防以下幾種皮膚病。

 皮膚搔癢症:更年期容易出現皮膚搔癢,一般在睡覺前,脫衣服時搔癢最厲害。
 分析:皮膚搔癢病症很多,多數是由明顯的疾病引起。也有人沒有內在疾病,只是更年期皮膚油脂逐漸減少,皮膚乾燥導致。所以,皮膚搔癢應先找出原因,再對原發疾病治療。

 老年性血管瘤:有些人前胸後背皮膚上出現小米到大米粒大小的半球形鮮紅色的小瘤,醫學上叫做老年性血管瘤。雖然叫老年性血管瘤,但往往在更年期就已發生。
 分析:這種病是由於毛細血管擴張及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形成,對身體無害,一般不需治療。

 老年性白斑:有些人前胸後背或四肢皮膚出現像小米到綠豆大小的白點,有人擔心是白癜風,其實和白癜風不同,既不擴大也不消退,對身體無影響。
 分析:它雖是老年人的一種皮膚改變,但往往從中年就出現,醫學上叫特發性點狀白斑,主要是隨著年齡增長,皮膚中的多巴性黑色素細胞數目減少所致。

 老年雀斑痣:在臉上、手背等暴露的皮膚上出現褐色點狀色素沉著的斑,醫學上叫老年雀斑痣。
 分析:可能與長期在日光下或露天工作有關係。

 更年期角化病:表現為閉經女性的手掌、足底、足跟部,特別是受壓部位會發生成片的過度角化的斑塊。這些部位的皮膚肥厚、乾裂,有時會繼發細菌感染。
 分析:這種病被認為和閉經有關係。平時注意不要用鹼性肥皂。

 痤瘡:俗稱青春痘,雖常見於青少年,但中年女性也要防痤瘡。青少年痤瘡大多是與皮脂分泌增多有關,中年女性的痤瘡多屬外源性痤瘡。
 分析:主要與頻繁使用各類化妝品和洗面乳等清潔劑有關。強烈紫外線照射也會使皮脂腺角化增生;工作中接觸柴油、瀝青等石油製品及內分泌機制障礙等。 
本文轉載自2015/04/28"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保肝 勿信偏方

記者葉進耀整理
2015-04-27 
 古人認為「怒傷肝」,尤其肝病病人精神壓力很大,容易情緒緊張、憂鬱發怒,這對病情發展是一種惡性循環,因此儘量少勞累、充分休息,可促進肝細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復。

 性生活過度,除了損傷腎精,也會使肝病病人的肝區疼痛、疲乏無力、惡心等症狀加重,所以要避免房事過度。此外,還要遠離酒精危害,肝功能異常會使人體對酒精代謝能力降低,而且酒精的代謝產物會進一步破壞肝細胞。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器官,也最容易遭受到藥物的侵害,因此,勿輕信廣告,濫服藥物亂吃保肝藥、秘方、偏方,避免增加肝臟負擔,造成傷害。

 肝病就醫時,定期的驗血及超音波檢查,對病情的追蹤及中醫的處方用藥都會有幫助。由於目前並無令人滿意的治療方法,所以耐心地服用中藥,與醫師密切的配合,仍是最好的治療選擇。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均衡營養,一般以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維他命、低脂肪為原則。

 千萬別吃太油膩食物,因為肝病病人對油脂類及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不良,也因為病人消化吸收功能較弱,少量多餐,可減輕腹脹、惡心等腸胃道症狀,也可減低肝臟負擔,有利於肝細胞恢復。多吃清淡且易吸收食物與新鮮蔬果,如豬肚、瘦肉、蛤蜊、番茄、紅蘿蔔、綠色葉菜類...等。禁忌食物包括,火爆油炸物如香腸、臘肉、油條等,還有蝦蟹易腐海產類、咖啡濃茶刺激性飲料、化學合成食品罐頭。

 肝病在急性發作期,中醫保健方面可以用玉米鬚燉蚌肉、茵陳蛤蜊肉湯為食療。靈芝,常用以保肝及提昇人體免疫力,但其品質好壞,相差懸殊,且有其特殊的適應條件,需遵照醫師指示服用。
(奇美醫院中醫部提供 記者葉進耀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5/04/27"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款冬花 咳嗽要藥

文圖/呂晃禎
2015-04-29
 款冬花是很特殊的中藥,除因善治咳嗽而被譽為「咳嗽要藥」,其生態也很有趣,一般植物都是春夏開花,款冬花卻是12月才開花,因此得名:「款」有「到」、「至」的意思,「冬」指冬天。
 款冬花為臨床咳嗽常用藥,不論寒熱外感咳嗽,或陰虛燥咳,久咳不癒之證,款冬花都是很好的藥劑,如《藥品化義》所述:「冬花,味苦主降,氣香主散,一物而兩用兼備。故用入肺部,順肺中之氣,又清肺中之血。專治咳逆上氣,煩熱喘促,痰涎稠黏,涕唾腥臭,為諸症之要藥,如久嗽肺虛,尤不可缺」。款冬花氣味雖溫,但潤而不燥,即使是溫熱之邪,鬱於肺經不得疏泄,亦能治之。
 款冬花味辛、微甘,性溫,歸肺經。功能潤肺下氣,化痰止咳。主治:外感風寒、風熱咳嗽,氣喘,勞嗽咳血,咳逆喘息(《本草經》:「主咳逆上氣,善喘,喉痹,諸驚癇,寒熱邪氣」),喉痹。可用於多種咳嗽,若風寒咳嗽宜與麻黃同用。若肺熱喘咳,則配伍桑白皮、括簍仁共用。倘肺氣虛之咳嗽,須與補氣藥人參、黃耆同用。如陰虛燥咳,則與麥冬、沙參共用。假如喘咳日久,痰中帶血,常與百合共用,如百花膏《濟生方》。倘肺癰咳吐腥臭濃痰,咽乾大渴,胸滿振寒,則伍配薏苡仁、桔梗等藥共用,如款花湯《瘡瘍經驗全書》。
 由於款冬花可用於新久咳嗽,喘咳多痰,勞嗽咳血等症,常與知母、桑葉、阿膠、貝母、麻黃、杏仁、半下等藥共用,治療肺熱風邪咳嗽,如款冬花散《和劑局方》。如暴發咳嗽不止,則與桑白皮、五味子、杏仁、貝母等藥共用,如款冬花湯《聖濟總錄》。若久嗽不止,配與紫苑、生薑等藥,如紫苑散《太平聖惠方》。若口中疳瘡,也可用款冬花和黃連等分為末外敷。若哮喘症,喘咳氣急,胸膈滿悶,痰稠色黃,則與白果、蘇子、黃芩、桑白皮、半下等藥共用,如定喘湯《攝生眾妙方》。

止咳 祛痰 平喘
 款冬花主要成分含有款冬二醇類、芸香苷、金絲桃苷、三萜皂苷、蒲公英黃質、 鞣質和揮發油等。現代藥理學證實,款冬花具止咳、祛痰和平喘作用,其萃取物能夠抑制腸胃道平滑肌,有解痙作用。臨床常用於治療哮喘及慢性支氣管炎。
 款冬花隨炮製方法不同,功用也略有差別;生款冬花辛溫,可疏散風寒,下氣止咳,多用於風寒咳嗽或痰飲喘咳,有升高血壓作用。蜜款冬花減緩辛溫之性,也緩解升高血壓的作用,卻增強潤肺止咳作用,因此,多運用於陰虛燥咳及肺虛久咳等症。以大原則來區分,外感暴咳宜生用,內傷久咳宜炙用。

與紫苑同用 功效倍增
 款冬花與紫苑兩藥功用相近,治療喘咳或久咳不癒之咳嗽時,常與紫苑同,兩者相輔相須為用功效倍增(款冬花得紫苑者良),二者都能化痰止咳,臨床是常用的藥對之一;但款冬花止咳作用較強,祛痰之力略弱;紫苑作用正好相反,故可收互補之效。
 款冬花的一般用量以3-10克為原則,以個大、肥壯、色紫紅、花梗短者為佳,木質老梗和已開花者不宜入藥。款冬花雖然是很好的咳嗽藥,不過也不是什麼咳嗽都可使用,如《本草崇原》:「肺火燔灼,肺氣焦滿者不可用」、《本草逢原》:「陰虛勞嗽禁用」。《本草經集注》:「杏仁為使。得紫苑良。惡皂夾、硝石、玄參。畏貝母、辛夷、麻黃、黃耆、黃芩、黃連、青箱子」。
 款冬花茶:綠茶或紅茶5克、款冬花3克,用開水沖泡,加蓋靜置6-8分鐘,可加冰糖增加風味口感,溫熱服用,可代茶飲,有潤肺下氣,止咳化痰之效。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5/04/29"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偏頭痛 無預兆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唐玫珊提供,記者陳佳伶整理)
2015-04-25 
 偏頭痛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慢性頭痛,可能是單側或雙側,也有可能是左右側不定。頭痛位置也不一定,有些人疼痛部位在太陽穴周圍,也有人是後腦杓或頭頂,甚至是整個頭一起痛,或出現其他症狀如惡心、嘔吐、畏光、怕吵等。根據統計台灣偏頭痛患者約有150萬人,男女比例約1:3。

 大部分的偏頭痛是屬於無預兆型,剛開始時是輕微頭痛,接下來會逐漸加重,疼痛可能長達72小時。某部分患者在頭痛發生之前會有特別的症狀,最常發生的是視覺障礙,如複視、偏盲、或出現盲斑、亮點閃動。引起偏頭痛的原因目前尚無法確認,但已經確定有某些特別因素容易使偏頭痛發作,例如:壓力、氣候、環境、食物、荷爾蒙、不規則的睡眠模式等,都可能引發偏頭痛。

 偏頭痛在中醫學屬「頭風」、「偏頭風」、「頭痛」等範疇。引起頭痛的原因有可能是外在環境氣溫變化大或體內自律神經調節失常、或是瘀阻血脈致使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中醫依痛的部位、時間的長短、疼痛的形式來區分治療方式。
  
 外感適合使用疏散祛邪,內傷以滋陰養血為要,再根據部位酌加引經藥物;常見反覆發作的偏頭痛大概有以下幾型:
 1.肝陽上亢型:此類型的患者常有頭部脹痛、頭暈、耳鳴、面紅口苦、心煩易怒等症狀。可使用天麻鉤藤飲加減。
 2.血虛型:常見為頭痛頭暈、倦怠乏力、食慾不振、勞累後頭痛加重等症狀。可使用四物湯加減。
 3.血瘀型:常見痛處固定不移,多是刺痛,此類患者通常在舌診可發現瘀斑,也常見於中風患者。常使用血府逐瘀湯加減。

 針灸治療依「經之所過,病之所治」原則,選用通過病灶的經絡,對於偏頭痛常用穴位為百會、風池、率谷、合谷穴等。外感再配合尺澤、曲池穴;肝陽上亢型再配合太沖穴。藉由疏通經絡,恢復臟腑功能,緩解頭痛症狀。另外,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適度調適心情,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也都有助於降低偏頭痛的發作頻率。

本文轉載自2015/04/2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 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

    泰國水果罐頭疑似遭愛滋病患者血液汙染,這是真的嗎?


     【發布日期:2015-04-27】 發布單位:企劃及科技管理組


    解答:有關社群網站上流傳”泰國所生產之水果罐頭疑似遭愛滋病患者血液汙染”之訊息,經我國駐泰國代表處經濟組查證,並未有此事,且泰國貿易經濟辦事處已於該處網站澄清有關泰國水果罐頭遭污染事件係為謠言。本署呼籲切勿散布不實謠言,以免觸法喔。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鮮乳含磺胺劑」及「奶茶含有機磷」,這是真的嗎?

    【發布日期:2015-04-27】 發布單位:企劃及科技管理組


    解答:自89年於網路流傳數家知名品牌鮮乳含磺胺劑之謠言,經查證,國家衛生研究院從未進行有關鮮乳含磺胺劑之相關研究,且國家衛生研究院及農委會已分別於89年及91年澄清此網路訊息屬於網路謠言喔。另外90年間台南縣政府衛生局至統一企業公司新市廠現場查察並抽取檢體送驗,結果與規定相符,並無網路所言含有有機磷之說,所以請大家對於沒有根據的謠言,應抱持懷疑的態度,切莫隨意聽信唷。

    LINE謠傳「第二波有毒食品」,這是真的嗎?

     【發布日期:2015-04-27】 發布單位:企劃及科技管理組


    解答:不明人士以「醫衛部」名義,在網路散布「醫衛部公布第二波有毒食品」,列出清單點名多家咖啡、奶茶、調味乳與沖泡飲品,造成部分消費者的恐慌,另外,也有不肖分子假藉衛生福利部名義,在網路、LINE散佈「衛生福利部已公布第二波有毒食品名單」訊息等。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別聲明「絕無此事」。

    "烤吐司不能吃 超過一片致癌物就超標",這是真的嗎?

    【發布日期:2015-04-27】 發布單位:企劃及科技管理組

    解答:
    (1)之前有傳聞說吐司經過烘烤會產生致癌物單氯丙二醇,若吃超過一片,所含致癌物就會超標,「單氯丙二醇」為食品製造、烹煮及其他加工過程(如油炸和燒烤)中自然產生的加工污染物,以游離型或結合型(單氯丙二醇脂肪酸酯)廣泛存在於各類食品中
    (2)目前國際間對此之科學資料未有明確定論,包括其形成途徑、分析方法、毒性特徵及代謝途徑等等,本署亦將密切注意國際研究發展,以維護國人健康。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黃花大遠志(健脾化濕,活血調經)

    ■平淡
    2015-04-25
    又稱:黃花倒水蓮,黃花參,吊吊黃,倒吊黃花,屈頭雞
    生長習性:生於山坡叢林下陰濕處。
    形態:為遠志科,遠志屬落葉灌木植物,高1至3米。根粗壯,多分枝,表皮帶淡黃色。葉互生。春夏開花,成串黃色花從枝頂下垂。結近球形蒴果,開裂。
    藥用部分:根、葉。
    採集:夏秋採挖,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能:味苦,甘,性平,具有滋補強壯,健脾化濕,活血調經,補血消腫,消炎理帶。
    方例:
    1.病後體虛:黃花大遠志、土黃耆、千斤拔各30克,土人參、土黨參(金錢豹)水6碗煎2碗,分2次服用,氣血虛弱者加大血藤15克。
    2.腰膝痠痛:黃花倒水蓮根15至30克水煎,或加豬腳炖服用。
    3.貧血:黃花倒水蓮、土黨參、雞血藤各30克水煎服用。
    4.白帶:黃花參、鴨舌癀,小本牛乳埔、埔鹽根各30克,豬排骨適量,共炖爛分2~3次服用。
    5.月信不調:鮮鴨舌癀嫩心葉、鮮黃花倒水蓮葉各15克,烏骨雞120克共炖爛,分次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5/04/2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幼兒瀉燒喘… 小心染RSV  

    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2015-04-24
    醫界呼籲家長,居家時要把握「防、毒、洗、戴、動」等5大預防原則,防呼吸道融合病毒上身。 (記者黃興文攝)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在台灣終年都是流行期,威脅幼童健康甚鉅,若家中幼童有「咳、痰、喘」等徵狀,別當小感冒,根據統計有9成未滿2歲的幼童曾感染,嚴重時甚至會致命。

     根據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 (WHO)估計,呼吸道融合病毒每年全球約有6400萬感染以及16萬死亡的案例 ,死亡人數相當於台灣全年的新生兒人口數,台灣3、4月溫差大,這個稱為「早產兒的SARS」,對幼童健康的威脅不容小覷。

     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黃璟隆醫師表示,根據台灣的統計,有9成未滿2歲的幼童都曾經罹患呼吸道融合病毒,有瀉、燒、喘3大特徵,又特別容易引發幼童細支氣管炎或肺炎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喘到缺氧需要插管或死亡。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蘇百弘提醒,引起細支氣管炎的主要致病原因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以嬰幼兒族群的風險最高,未滿1歲的嬰幼兒有2/3都曾遭受到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且有高達9成2歲以下的幼童都感染過,特別是早產兒、合併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臟病等病童為高危險群。

     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紀鑫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主要經飛沫或直接接觸等途徑傳播感染,目前並沒有疫苗可供接種,提醒家長居家「防、毒、洗、戴、動」5大預防策略,高危險族群可透過施打預防性單株抗體、獨立使用餐具、勤洗手、戴口罩及多運動,防範呼吸道融合病毒。

    本文轉載自2015/04/2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Line正瘋傳有關歐洲禁用芥花油的問題,這是真的嗎?

    【發布日期:2015-04-27】 發布單位:企劃及科技管理組


    解答:
        通訊軟體(Line)正在傳送有關歐洲禁用芥花油的事情,請問這是真的嗎?
    (1)      芥花籽(Rapeseed)壓榨所得之油稱為芥花籽油(Rapeseed oil),傳統的芥花籽油因為含有較高量之芥酸(erucic acid),不適人類食用,因此多供作飼料使用。目前可供人類食用之芥花籽油(Canola oil),是由品種改良後的十字花科油菜(Brassica Napus L.B. Campestris L.)之種子經精煉、脫色、脫臭、壓榨而成。
    (2)      目前尚無科學證據證明芥花籽油(Canola oil)對人體有害,歐洲也未有禁用芥花油之情事,食藥署提醒大家對於沒有根據的謠言,應抱持懷疑的態度,切莫隨意聽信。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

    密蒙花 清肝明目

    ■圖文:呂晃禎
    2015-04-22
     密蒙花為馬錢科植物密蒙花的乾燥花蕾及花序,其味甘,性微寒,歸肝、入膽二經,功能祛風涼血,清熱養肝,明目退翳。主治:目赤腫痛,多淚羞明,青盲翳障,風炫爛眼,肝虛目暗,視物昏花,急慢性結膜炎,結膜充血,目昏、夜盲症、小兒疳積。

     密蒙花為中醫眼科專用藥,可以清肝明目,與枸杞子、吐絲子同用,能清補兼施,有清肝,補肝,明目之功,可以治療血虛肝熱之目昏、視物不清等眼疾;如肝經實熱之腫痛,則與青葙子,白菊花、石決明等藥共用,有疏風清肝,明目退翳之效,可以治療肝熱引起的目赤腫痛,翳障等病。若目赤腫痛,羞明多淚,多與榖精草、蟬蛻共用,可以清肝退翳。

     如風氣攻注,羞明多淚,兩目昏暗,瞼生風栗,澀痛難開,或癢或痛,漸生翳膜,視物不明,或久患偏頭痛,牽引兩眼,漸覺細小,昏澀隱痛,常與石決明、木賊、刺蒺藜、羌活、白菊花共用,如密蒙花散《局方》。治療眼睛翳障,則與黃柏共用,如蜜蒙花丸《聖劑總錄》。若肝膽虛損,羞明畏日,瞳仁不清,則與青葙子、蔓荊子、枸杞子、羌活等藥共用,如密蒙花散《銀海精微》。倘目胞濕爛,浸淫多淚,則與玉竹、白朮伍配以增加去濕之效《本草匯言》。如小兒疳積,導致眼及不明,則配與胡黃連、使君子、蘆薈、蕪荑共用(《開寶本草》:密蒙花「主青盲膚翳,赤澀多淚,消目中赤脈,小兒麩痘及疳氣攻眼」)。若一切目疾,因積久視,專精久視,用眼過度,以致眼睛腫痛,昏花不明者,須與甘菊花、當歸、麥冬、玉竹等共用《本草匯言》。

     現代藥理研究,密蒙花所含的刺槐素與懈皮素很相近,有類似維生素P樣的作用,能降低皮膚、小腸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刺槐素還有些解痙作用,能鬆弛膽管平滑激作用。而密蒙花的保肝作用,可能與蒙花苷及本丙素酚類的抗氧化活性有關,還有其他利尿、抗氧化、抗菌等作用。臨床運用於急性眼部感染性疾病,如結膜炎、角膜炎、病毒性眼疾;慢性免疫性眼睛疾病,如眼潰瘍、白塞病等;服用皮質激素引起的玻璃體混濁,視物不清等症。

     密蒙花一般的用量以3-15克為原則,臨床觀察,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用並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服用也沒有明顯的副作用出現。但是,如目疾是屬於陽虛內寒者仍不宜服用。

     蒙花枸杞茶:密蒙花5-8克,枸杞5-10克,放入杯中,然後倒入熱開水,蓋上蓋子悶約10-15分鐘即可飲用(可酌量加入適當糖以增加風味,冷熱飲皆可),有清肝明目,提神醒腦,增強體力之效。

     密蒙花茶:密蒙花3-6克,綠茶2克或紅茶3克,糖酌量。密蒙花與茶加水1000CC煮10-15分鐘,除去渣後,加入適當糖後飲用,有清肝明目,泄熱退翳之效。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5/04/22"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4月24日 星期五

    食物黃綠紅

    張仙平
    2015-04-21
     天氣漸漸轉熱,終於可以脫掉一身厚重的大衣。很多人開始煩惱,之前過年間大吃大喝所增加的體重還沒來得及恢復,就要換上輕薄的上衣、短裙、短褲,露出冬天時所累積下的脂肪、肥肉。每到這種時節,大家才會驚覺是不是冬天屯積太多脂肪?手臂出現了蝴蝶袖、腿變粗了、肚子多了一圈肉,才想到「不能再吃了」。

     其實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有人一天就胖了10公斤嗎?一定是日積月累而來,很多人對自我的敏感度不夠,一個星期胖了1公斤,兩星期就2、3公斤了。如此這樣循環下去,有人就這麼胖了起來,渾然不覺。

     變胖對每個人來說都有可能,但要等到體重機這種科學的儀器來告訴你,你變胖了,還是用人的自覺:衣服穿起來比較緊、腰有點粗了,來感覺自已變胖的訊息呢?自覺的速度一定比科學快得多。很多人的自覺敏感度很差,不太在意自己的健康、身材,只要當下有享受到美食、又不用運動,就過著這樣的生活。到了忽然哪一天出現了自覺,才發現已經胖到不成形,才動了減肥的念頭。

     「胖」多半是生活習慣、飲食不良所造成,要有自覺很重要,對自己先做一個飲食和生活的「self-monitor」,把食物分成紅、黃、綠3種,「紅燈停、綠燈行、黃燈小心」。例如油炸的炸雞、薯條、洋芋片、甜甜圈就屬於紅燈食物,蔬菜、新鮮水果、脫脂奶就是綠燈食物,別忘了要小心的黃燈食物就是全脂奶、布丁、沙拉、堅果等。在床邊製做一張紀錄表,把每日吃的食物記錄下來,自我檢視,了解自己是不是吃太多不該吃的紅燈、黃燈食物,綠燈的蔬菜、水果吃得夠不夠,一週下來是否有運動3次,做這樣的「self-monitor」自我檢視,可以給自己一些警惕,提高警覺心,才不會體重持續上升、一發不可收拾。 

     時時做好「self-monitor」,才不會等到胖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才發現,所以時時刻刻的自我檢視才是根本之法。

    (本文作者為益富營養中心總監)
    本文轉載自2015/04/2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白毛夏枯草(清熱化痰,平喘止咳)

    ■平淡
    2015-04-21
    又叫:筋骨草,散血草,金瘡小草,紫背金盤,退火草,青魚膽。
    生長習性:山坡及陰濕之處或栽培藥用。
    型態特徵:為唇形科筋骨草屬,1年或2年生草本植物。花3~4月開始,生於枝頂,密集,花冠淡藍色或淺紅紫色,淡白色,2脣形,堅果小,卵圓形,黑色。
    藥用部份:全草。
    採集加工:夏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
    成分:白毛夏枯草含有木犀草素,皂甘,筋骨草甾酮C,筋骨草內酯,生物酸。
    性味入經:味苦,性寒,入肺、肝、心三經。
    功能:清熱化痰,平喘止咳,涼血消腫,解毒消炎之效。
    應用方法:
    1.肺熱咳嗽:筋骨草30克,前胡、鼠麴草、枇杷葉(去毛)各10克,水煎服用,或白毛夏枯草、魚腥草、黃荊子、竹菇、桑白皮各15克,枇杷葉(去毛)水煎早晚各服1次。
    2.跌打損傷:白毛夏枯草、蔥白、生薑各15克共搗爛,外敷患處。
    本文轉載自2015/04/2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狐臭 好發女性

    陳俊銘
    2015-04-19
    紫蘇葉、藿香、薄荷、黃柏、黃芩、白芷等為常用治療狐臭中藥。
     狐臭真是令人困擾,尤其是女孩子,在社交場合,腋下陣陣異味,真是難為情。洗個澡好了點,但一流汗味道又跑出來了,噴香水,空中瀰漫著一股香臭交雜的味道,還是怪怪的。

     腋臭,亦稱狐臭,胡臭、體臭,主要指腋窩部位的汗腺分泌物(頂漿腺)與微生物作用之後的產物所散發的特殊臭味,與腋毛有很大的關係。腋臭在天熱多汗時較為明顯,多在淺色衣物上留下淡黃色痕跡,因其臭味特殊,很容易與普遍汗臭味所區分。所以狐臭主要是由於腋下的一種特殊汗腺稱為頂漿腺,過度發育而造成的。

     夏天時有狐臭的人頂漿腺分泌會比較旺盛,狐臭的氣味加重,令靠近的人們「聞」之卻步,往往造成人際關係上的屏障,精神上也形成壓力,甚至引起自卑的心理,狐臭好發於女性,男女比例約為1比3~4,通常在青春期開始有症狀,主要受荷爾蒙所影響,而且狐臭會遺傳,根據調查,雙親皆有狐臭的人,80%會遺傳到,若父母只有一方有狐臭,那麼遺傳的機率則為50%。

     平常保養需注意:
     1.注意腋下部位的清潔衛生:減少細菌的繁殖,異味自然就會跟著減少。
     2.刮除或剪短腋毛:細菌容易在毛髮多的地方孳生。
     3.少吃辛辣或刺激性的飲食:如辣椒、大蒜、洋蔥、咖啡、酒等。這些飲食會刺激汗腺增加分泌。
     4.腋下制汗劑或是除臭劑的使用:除臭劑可以降低異味,制汗劑可直接減少局部的汗液分泌,進而阻斷異味的產生,但兩者皆無法根治狐臭,須重複使用。

     中醫治療狐臭主要以清利濕熱,芳香化濁,益氣止汗為主,方以甘露消毒飲合龍膽瀉肝湯清利濕熱,加減藿香、香薷、佩蘭、薄荷、紫蘇等芳香化濁,腋下多汗可以小柴胡湯合黃耆建中湯,加減麻黃根、浮小麥收汗,減少腋下出汗。平時外洗可用荊芥穗、藿香、佩蘭、香薷、薄荷、紫蘇等煮沸外洗腋下,可殺菌除臭。配合針灸,常用耳穴神門、耳中、腋下等穴。另外像中醫兒童爽身粉也可外敷腋下,除臭效果不錯,常見成分如黃柏、黃芩、白芷、薰衣草、冰片等。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西醫內科專科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5/04/19"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粗榧(消積、驅蟲)

    胡德欽
    2015-04-18
    別名:台灣三尖杉、威氏粗榧。
    形態:粗榧科常綠喬木、葉互生、葉片線形、扁平、稍彎曲,先端銳尖刺狀,基部鈍形,邊緣略反卷中肋兩面突起,兩側具2條寬粉白色氣孔帶,莖分枝,頂芽3枝並立,雄花由7至9朵集聚成頭狀花序,著生葉腋,雌花由數對心皮交叉對生而成,果核果狀,具梗,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
    功效:種子:消積、驅蟲,治食積、鉤蟲病、蛔蟲病。
    用法:
    粗榧子3至5錢,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治蛔蟲病、鉤蟲病。

    本文轉載自2015/04/18"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4月19日 星期日

    網球肘 熱脹痛

    ----------
    2015-04-17
     「醫生,我一提重物,手肘外側就好痛喔!」「醫生,我本身是網球選手,今天早上一睡醒手肘就莫名疼痛是怎麼回事呢?」這些是看診時常常會遇到的問題,也是俗稱「網球肘」作怪。

     「網球肘」在醫學上正確的名稱為「肱骨外上髁炎」,為肌腱炎的一種,意思是指伸腕肌腱的發炎。由於骨膜及肌肉發炎,患處通常會發熱、腫脹和疼痛。疼痛的位置通常在手肘關節的外側,每當患者的手指、手腕或手臂用力時(例如提重物或擰毛巾時),會引起前臂肌肉疼痛,急性發炎時會引起患處外部腫脹,若牽延日久,通常會遺留痛感,患處不一定會有腫脹情形。

     網球肘是一種勞損所致的痛症,若未經適當治療會持續惡化,導致手肘的活動能力受限,而加速退化,甚至在休息時也會感到疼痛;嚴重者,發炎的軟組織可能會擠壓到附近的神經而出現麻感,甚至導致周邊肌肉萎縮。

     易患網球肘的高危險群,有3大類:
     1.工作上常需要前臂用力旋轉、反覆敲打或搬重物的人,例如:廚師、打字員,油漆工人、水泥工人等。
     2.經常性重複工作步驟的人,像家庭主婦切菜、拖地等。
     3.運動員,包括網球、乒乓球、羽毛球、高爾夫球等。
     網球肘的病徵:手肘關節的外側出現壓痛,將手腕向上彎曲90度時予以阻力,手肘外側附近會感到疼痛,將手腕向下彎曲時會感到疼痛。中醫認為,此症是過勞致損,患者常伴有肝腎陰虛或肝膽經濕熱的體質,治療時可內服知柏地黃丸、龍膽瀉肝湯,佐以桑枝、薑黃、千斤拔、赤芍,但仍應請醫師辨證。

     網球肘有其治療方法,但最好的方法則是防範避免,提供幾個保健觀點供參考:首先,在長時間的工作或運動時,中間要有多次的休息,並在工作或運動前後施以伸展運動以減少傷害。接著,切勿長時間重複或過度作同一運動,必要時可配戴護具。最後,家庭主婦買菜時盡量用手推車,手提重物時,必須注意手腕姿勢,不可背屈。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王先德提供,記者葉進耀整理)
    本文轉載自2015/04/17"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4月18日 星期六

    傳染性紅斑

      傳染性紅斑症是一種出疹性疾病,又稱為第五種病,主要是區別其他出疹性疾病;如:麻疹,德國麻疹,猩紅熱等。目前除了傳染性紅斑症外,這些出疹性疾病已很少使用第幾種病來表示。
    家長對傳染性紅斑症應有的認識
       此病主要好發在幼童及學齡期兒童,多發生在春夏兩季。其潛伏期約為1星期,前驅症狀很像上呼吸道感染。因此不太容易診斷,一定要等到出疹以後才有可能被診斷出來此病。一般傳染性紅斑症的病人預後甚佳,可自行痊癒。
    臨床症狀
    傳染性紅斑症的前期症狀有:發燒、疲倦、頭痛、流鼻水等類似感冒的症狀。約可持續1-2星期,之後就會出現典型的疹子。首先在臉頰部位有如被打耳光之後所出現的紅色變化;在嘴角四周則不會出現疹子,接著就會在軀幹及四肢出現斑丘疹,且會形成如蕾絲邊狀的特別紅疹。這是傳染性紅斑症最特別的出疹方式,這些疹子主要是因為身體產生免疫反應所造成的。
    甚麼情況下應至醫院求診
    1. 當有下列情形應至醫院急診室求診:病童發生出疹性疾病及貧血且有休克跡象時。
    2. 當有下列情形應至門診求診:病童有上呼吸道感染,之後出現不明原因的疹子時。
    治療
    傳染性紅斑症為病毒性疾病,目前無任何藥物可以治療;如果是免疫功能不良病人得到感染且發生貧血,則可以考慮使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
    甚麼情況下可以恢復正常團體生活
    當病童感冒症狀消失,不具傳染力時,雖然身上有疹子;仍然可以參加正常的團體活動。
    家屬應注意的其他事項
    1. 目前傳染性紅斑症可以偵測血清中是否含有專一性的抗體,以做為診斷的依據。
    2. 懷孕婦女感染到細小病毒時,則有機會傳染給胎兒,造成流產;因此懷孕婦女應避免與有傳染性紅斑症的病人接觸。
    3. 有些病童可能出現白血球或血小板數目減少,因此需要定期追蹤一段時間;一般通常會自行恢復,很少發生併發症如:續發性感染或出血等致命性疾病。

    本文轉載自"三軍總醫院小兒科"

    2015年4月16日 星期四

    黃柏 瀉火解毒

    圖文/呂晃禎
    2015-04-15
     黃柏是極少數台灣本土生產品質優於大陸產的中藥,陸產的稱為川黃柏,色澤較淡黃,台灣產的稱為本黃柏,色澤較深,效果也較好。清明節前後正值採收期,黃柏的運用廣泛,不論是內服或傷骨科外用都是很常用的藥物。
     黃柏味苦,性寒,歸腎、入膀胱、大腸三經。其功用能清虛熱,退熱除蒸,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治:濕熱下痢,泄瀉黃疸,淋濁帶下,腳氣痿痺(腳無力,肌肉萎縮),陰虛火旺,骨蒸勞熱,遺精盜汗,口舌生瘡,目赤種痛,廱疽瘡毒,濕疹搔癢。
     臨床上最常運用其清熱燥濕的特性,如濕熱帶下,色黃黏稠或為膿樣,或為黃水樣,陰癢灼熱,尿短赤,則常與金櫻子、苦參、芡實、車前子等伍配為用。若為濕熱淋症,小便頻數,短赤澀痛,滴瀝刺痛,下腹拘急或腰腹疼痛,常與車前子、滑石、萹蓄、瞿麥共用。用於肝經濕熱下注,下肢浮腫,或腳脛骨癢,則與蒼朮、牛膝同用,即三妙散。若下焦邪熱,口不渴而小便秘。則與知母、肉桂同用,如滋腎丸。倘濕熱下痢,腹痛下痢膿血,裏急後重,常與白頭翁、黃連同用,如白頭翁湯。治療下焦濕熱,白濁帶下,則與山藥、白果、芡實、等藥共用,如易黃散。
     黃柏如用於瀉火解毒,濕毒瘡種,濕疹,廱疽疔腫,燙傷外傷等症,常與梔子、黃連、黃芩同用,如黃連解毒丸。隨證加減,內服外敷皆可用。用於陰虛發熱,可退虛火,制相火,骨蒸勞熱,自汗不眠,及相火亢盛之遺精盜汗等症,則與熟地、山藥、牡丹皮、澤瀉、知母等要共用,如知柏地黃丸。如與砂仁、甘草同用,則能降心火,益腎水,如封髓丹。如與熟地、知母、歸板共用,善治陰虛自汗,腰痠頭暈,如大補丸。

    抑制痢疾桿菌

     以現代藥理學的觀點切入,黃柏具有很廣的抗菌譜作用,對於各類型的痢疾桿菌皆有抑制作用。對於實驗性潰瘍有顯著的保護作用,其中黃柏酮能興奮腸平滑肌,促進腸管縮收,黃柏內酯能使腸管鬆弛,黃柏對於胰蛋白酶活性有顯著的抑制作用。黃柏能促進膽汁及胰液的分泌,增加膽紅素的排出量,具有利膽作用。其他還有抗滴蟲、抗真菌、護肝、鎮咳、降壓等作用。臨床用於治療細菌性痢疾、肺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滴蟲性陰道炎、急性結膜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慢性上頷竇炎、耳部濕疹等症,以及外傷性挫傷都有很好療效。
     隨著症候不同和需求,黃柏炮製方法也有所差別,有生黃柏、黃柏炭、鹽黃柏及酒黃柏幾種。生黃柏苦燥,清熱燥濕作用較強,多用於下焦濕熱所導致的小便淋濁澀痛,濕熱帶下之稠粘腥臭,和濕熱黃疸等症。鹽制黃柏苦寒之性略為和緩,比較不傷脾胃,但瀉相火之力卻較強,多用於陰虛發熱,骨蒸勞熱,痿痺疼痛等症。酒炙黃柏能清上焦濕熱,用於口舌生瘡。黃柏炭苦寒之性大減,不只保留清濕熱之效,更兼有收澀之功,善於止血,可用於崩漏及赤痢下血等症。
     黃柏一般用量以3-6錢為原則,醫典記載雖有小毒,不過臨床應用中未見有明顯的無性反應。不過,黃柏味苦性寒,吃起來有苦味,一般而言苦寒之劑易影響腸胃蠕動,所以大原則是,平時容易脹氣及腸胃不好的盡量避免使用。黃柏雖苦不過其清熱利濕,及瀉火解毒的功效很好,原則上只要黃柏放的劑量不大,或加入適當矯味劑就可改善其口感。

     〈黃柏紅棗綠豆湯〉
     材料:黃柏2克、綠豆300-600克、紅棗15克、糖酌量。
     做法:黃柏及紅棗用2000cc水煮20分鐘,去渣取汁,加入綠豆煮熟,再加入酌量的開水及糖,涼服,隨意服用。
     功效:清熱解毒,瀉火祛濕,護肝涼血。註:本藥苦寒易傷腸胃,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5/04/1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借酒澆愁 病更愁

     張仙平
    2015-04-14

     「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對月」、「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等,從古至今,許多詩詞都在描述著酒精帶給人的快樂,可使人忘記一切苦痛、煩悶。有些失眠的人會借酒助眠,認為喝點酒放鬆心情較好入睡,剛開始也許喝一小杯就能入睡,後來需要喝兩杯、三杯才有效,愈喝愈多,造成酗酒、酒精中毒,嚴重危害生理機能。
     酒精是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主要是影響腦神經細胞的機能,少量酒精會產生暫時性的舒服、愉悅的快感、昏沉想睡、口齒不清、無法平衡、步履蹣跚等反應;如果過量飲用,開始對酒精產生生理與心理上的依賴,若無法攝取酒精時,開始產生惡心、盜汗、顫抖、焦慮等症狀,則稱為酒精性中毒,分急性與慢性,急性酒精中毒通常是由於大量飲酒,導致中毒,常見症狀有頭暈目眩、惡心嘔吐、腹痛,少數可能會誘發急性胰臟炎;而慢性酒精性中毒,較多數患者為有酗酒習慣的民眾,對中樞神經影響甚大,初期焦躁不安、頭痛失眠,逐漸出現精神分裂、智力衰退等影響腦部功能的精神疾病。
     據統計資料顯示,酗酒的人平均壽命比一般人還少10至15歲,酗酒者最常見的身體疾病:
     1.肝臟:急性酒精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2.消化系統:慢性胃炎、胃潰瘍、胃出血、胃穿孔、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胰臟炎、食道靜脈曲張、食道出血等。
     3.心臟血管系統:胸痛、心律不整、心臟肌肉病變、心臟衰竭等。
     4.癌症:酗酒者罹患率比一般人高,尤其於口腔、咽喉、食道、肝臟等器官。
     5.神經系統:損傷智力、手足麻痺、手部震顫、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能集中、憂鬱焦慮等症狀。
     急性酒精中毒就像一般酒醉,不須做特別處置,經過一段時間後,身體能自行排除;至於酗酒、慢性酒精中毒對身體所造成的危害,目前看來是不可逆的,唯有及早戒酒、一次性的戒斷才能降低傷害。
    (本文作者為益富營養中心總監)

    本文轉載自2015/04/1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雙花龍葵(止咳化痰、止血平喘)

    又稱:十萼茄、毛藥、野苦菜、雙花紅絲錢、貓耳草、鈕扣子。
    生長習性:生於陰濕山坡谷溝或林下水邊。
    形態:為茄科紅絲錢屬灌木植物,小枝,葉柄,花梗及花萼均淺黃色柔毛,葉互生,具柄,大小不等。橢圓狀卵狀。夏秋開花,花冠小,淺紫色或白色。漿果球形,成熟時紅色。
    性能:全株味澀、苦,性寒,有小毒慎用。具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止血平喘。
    藥用部分:全株。
    採集:全年可採收,鮮用或曬乾備用。
    驗方:
    1.慢性支氣炎:雙花龍葵60克、買麻藤30克、冰糖適量,浸泡1夜水煎,去渣後濃縮成200CC,為成人1日量,連服5~10天。
    2.哮喘:雙花紅絲錢30~60克、燉雞肉120克服用或十萼茄、龍葵果實適量、米酒600CC,浸泡15天後即可飲用,每次服10~20CC,1日3次。
    3.疔瘡紅腫:鮮雙花龍葵適量搗爛外敷患部。
    4.外傷出血:十萼茄適量搗爛外敷患處。
    本文轉載自2015/04/1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

    南酸棗仁 解毒 收斂 除煩 止渴

    ■平淡
    2015-04-13
    又叫:五眼果,冬東子,酸醋樹,酸棗,南酸棗。
    生長環境:生於山野疏林中
    形態:為漆樹科南酸棗屬落葉喬木植物,樹皮縱裂,片狀剁落,葉片互生,是羽狀複,小葉單數7~15片,邊緣全緣,有短柄,複葉具長葉柄。4月間花是圓錐花序生於枝頂,花小,雄花與假兩性花是淺紫紅色,雌花即單朵生於上方葉腋,開花後結圓形之核果,黃色,果核上有5個小孔,又稱為五眼果。
    藥用部分:樹皮,果實,種子(酸棗仁)。
    主要成分:葉及樹皮均含有鞣質。
    採集加工:樹皮全年可採集,刮去粗皮,採果種種子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樹皮/味酸,澀,性涼;種子、果實/味甘,酸,性炒熱溫而香。
    功用:樹皮/解毒、收斂、止血、止痛;果實、種子/醒脾,助陰氣,堅筋骨,除煩、止渴、斂汗、寧心(安神)
    用法:
    1.勞虛煩不眠:酸棗仁25克,炙甘草10克,知母、茯苓、芎藭各60克,生薑60克水煎服用。
    2.神經衰弱、失眠:南酸棗仁10克,龍眼肉30克,遠志、柏子仁、茯苓各12克水煎服用,或桂圓肉10克,制何首烏、夜交藤各30克水煎分2次服用,臨睡前服1次有助安眠。
    3.心悸不安、虛汗者:酸棗仁25克,茯苓12克,白芍、知母、黨參、百合花各10克,夜交藤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用
    4.體虛止汗:炒酸棗仁15克,黨參、白芍各12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用。
    5.燒燙傷、外傷出血:南酸棗仁樹皮適量研細末,麻油調塗,外傷出血用粉末散敷患處。
    6.食滯腹滿:南酸棗鮮果2至3枚,嚼食之。
    本文轉載自2015/04/13"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4月13日 星期一

    男誤用曼陀羅葉包粽 中毒

    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2015-04-11 
     台東縣1名男子因誤用曼陀羅葉製作傳統美食「阿拜」(原住民語,類似粽子),產生頭暈、意識紊亂、妄想及複視等症狀,所幸緊急就醫後已無大礙,經檢驗後發現,原來民眾將具有神經毒的曼陀羅葉誤認為假酸漿葉才導致這場意外。

     「阿拜」是原住民慶祝豐收、祭拜祖先或各種節慶常備的傳統美食,製作方式是於糯米或小米中放入豬肉內餡,再用假酸漿葉為內層葉包覆,外層再裹以月桃葉後蒸煮,食用時需拆掉外層月桃葉,內層的假酸漿葉則連同小米一起吃。

     食藥署表示,曼陀羅葉片外觀及葉脈與假酸漿葉極為相似,但葉形較假酸漿葉為大2到3倍,且曼陀羅植株全株皆有毒性,其中以果實及種子毒性最大,含具神經毒性的顛茄烷類生物鹼,主要毒素成分為東莨菪鹼及莨菪鹼,會使誤食民眾出現口乾舌燥、皮膚潮紅、心跳呼吸加快、頭暈,接著可能出現幻聽、幻覺、意識模糊、妄想等神經系統症狀。

     食藥署說,國內曾發生多起民眾誤食有毒植物中毒案例,其共同特性都是該有毒植物與可食性植物外觀相似,易造成民眾誤食,不同種類有毒植物所引起的中毒症狀不盡相同,輕則腸胃不適,重則傷害中樞神經系統,甚至危害寶貴生命。

     同時呼籲,民眾千萬不要自行採摘及食用來路不明的植物,以免造成身體健康上無法挽回的傷害。若因食品中毒出現生理不適的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本文轉載自2015/04/1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銀樺(清熱利氣,活血止痛)

    文圖/胡德欽
    2015-04-11
    別名:櫻槐、絹樫、鳳尾七、銀橡樹。
    形態:山龍眼科常綠大喬木、葉互生、葉片長橢圓形、小葉7至10對、樹幹粗裂、小枝被淡赤褐色絨毛、總狀花序著生枝端、花軸單生或簇生、花橙黃色、蓇葖果球形、翅果。
    性味:味辛、苦、性涼。
    功效:
    1.葉、花:清熱利氣、活血止痛、治跌打損傷。
    2.樹脂(艾松膠):治骨痛、潰瘡久不收口。
    用法:
    銀樺鮮葉適量、搗爛、敷患處、治跌打損傷。
    本文轉載自2015/04/1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

    濕疹別抓狂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西醫內科專科醫師
    2015-04-12
    蒼朮、苦參根、白朮、地肤子、蛇床子、黃柏為常用治療中藥。

     四月清明剛過,節氣接著進入夏天,滿身大汗下,最容易產生皮膚疾病--濕疹,全身到處抓,到處癢,嚴重癢時,愈抓愈癢,令人受不了。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泛指一系列持久和續發的皮疹,以發紅、水腫、搔癢和發乾為表症,可伴有結痂、剝落、起泡、開裂、出血或滲血,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膚的炎性皮膚病,一般認為與變態反應有一定關係,其臨床表現具有對稱性、滲出性、搔癢性、多形性和複發性等特點。也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以皮疹多樣性、對稱分布、劇烈搔癢反覆發作,易演變成慢性為特徵,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任何部位、任何季節、易反覆發生。
     濕疹按照病情分為:急性濕疹、慢性濕疹。按照主要的症狀分為:脂溢性濕疹、乾性濕疹、陰囊濕疹、小兒濕疹、瘀積性濕疹、肛門濕疹。主要常見病因如下:
     1.遺傳因素:某些類型的濕疹和遺傳有密切關係。
     2.環境因素:包括群體環境和個體環境,前者指室外大範圍的空氣、水、土壤、放射源、花粉、致敏菌源;後者是指個體的生活環境。
     3.感染因素:某些濕疹與微生物的感染有關,這些微生物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馬拉色菌、氣源性真菌等。
     4.飲食因素:很多飲食都有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形成濕疹。
     5.藥物因素:任何藥物均有引起濕疹性藥疹的可能。
     6.其他因素:可由苦悶、疲勞、憂慮、緊張、情緒激動、失眠等神經因素引起,也可由日光、紫外線、寒冷、潮濕、乾燥、摩擦等物理因素引起。
     濕疹的中醫治療主要分急性濕疹和慢性濕疹。中醫認為該病主要和濕邪有關,濕可蘊熱,發為濕熱之證,久濕則傷脾,熱則傷陰血,而到虛實夾雜之證。急性濕疹多見濕熱之證,治宜清熱袪濕,方以龍膽瀉合五味消毒飲加減蒼朮、苦參根、車前草、豬苓、蛇床子、黃柏等。慢性濕疹多為血虛脾弱與濕熱夾雜,治宜健脾養血兼以清利濕熱,方以參苓白朮散合消風散、銀翹散加減當歸、白芍、生地、地肤子、薏米仁等。
    本文轉載自2015/04/12"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濕疹 紅腫癢乾


    荊芥穗、刺莖藜、蟬蛻、薏仁、白朮、黃柏為常用來治療濕疹中藥。
     癢啊癢,抓啊抓,惱人的濕疹困擾著許多人,很多原因皆會造成濕疹。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濕疹一詞泛指一系列持久和續發的皮疹,以發紅、水腫、搔癢和發乾為表徵,可伴有結痂、剝落、起泡、開裂、出血或滲血。癒合後的病變區域有時有暫時性的變色,但疤痕卻很罕見。
     濕疹一般可分成三種型態:急性、亞急性、慢性。又可分成內因性及外因性兩種:內因性如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錢幣狀濕疹、汗皰疹、鬱積性皮膚炎、神經性皮膚炎、缺脂性皮膚炎等;外因性如刺激性皮膚炎、接觸過敏性皮膚炎、光毒性皮膚炎、光過敏性皮膚炎。
     其中引起接觸過敏的五大因素如下:
     1、職業用具,如工業染料、化學物質。
     2、清潔劑。
     3、日常用品。
     4、花草樹木。
     5、藥物藥膏。
     6、動物毛髮和羊毛。
     皮膚和過敏原接觸,較長時間後,產生濕疹。
     每逢季節交替都是濕疹患者的大敵,尤其是乾燥的季節,即秋冬季。濕疹可影響不同年齡的人士,於小孩更是常見,約有 10至 15%的小孩患有濕疹。濕疹可能和遺傳有關,大部分患者個人和家族成員有遺傳過敏的病歷,如鼻過敏、氣喘、花粉症等。食物方面,牛奶、雞蛋、花生和海產類食物常被視為引起濕疹的致敏原。另外,環境濕熱、溫度變化及患者的情緒壓力,都可以令濕疹的症狀變得更嚴重。
     濕疹在中醫的角度,主要是脾虛濕重或陰血虛弱造成,常見證型如下:
     一、脾虛濕重:皮膚搔癢、丘疹水泡、糜爛出水、斑色淡紅或同膚色、大便稀軟,治以健脾利滲,方以參苓白朮散加減薏仁、荊芥穗、刺痊藜、蟬蛻為主。
     二、陰血不足:皮膚乾燥、搔癢脫屑、丘疹粗糙。乾不多飲、大便乾燥、治以養血潤燥,卻風止癢,方以當歸飲子加減桑白皮、麥門冬等。
     三、肝鬱脾虛:燥煩易怒、皮膚搔癢、丘疹紅癢、食慾減退,消化不良及大便稀軟等,治以疏肝健脾,方以加味逍遙散加減金銀花、連翹、黃柏、地膚子等。
     四、濕熱內盛:皮膚紅斑、丘疹水泡,嚴重者鮮紅糜爛、搔癢難忍,幼兒哭鬧不安,小便黃赤、便秘,治以清利濕熱,方以龍膽瀉肝湯合銀翹散加減紫花地丁、蒲公英、酢醬草、黃柏、黃芩、黃連、梔子等。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西醫內科專科醫師 )
    本文載自2012/12/10"中華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