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葫蘆巴 發奶草 富含天然的豐胸激素

圖文/呂晃禎
2016-05-25
 葫蘆巴在國外被譽為「神奇的種子」,因富含天然的豐胸激素,可讓乳房再發育,其中的雌激素及薯蕷皂苷能刺激乳腺組織成長,促進女性乳房發育,使乳房增大並可促進乳汁分泌,故又稱為「發奶草」,對於改善經前症候群及舒緩更年期症狀有一定效果。

 葫蘆巴又稱香草或香豆子,是一年生豆科蝶形花亞科葫蘆巴屬植物,葉子可做為蔬菜,種子則用做調味料和中藥材,為食藥兩用。其味苦,性溫,歸肝入腎。能溫腎陽、逐寒濕,有止痛的功效。主治:腎臟虛冷,小腹冷痛,小腸疝氣,脅腹脹滿,足膝冷痛、寒濕腳氣,腎虛腰痠,精冷滑泄、遺精陽萎等症。

 葫蘆巴乃溫養下焦,疏泄寒邪之藥,善治腎陽虛衰之各種冷痛及陽痿、脫髮、胃寒痛之疾,如治膀胱寒氣冷痛,則與茴香、桃仁共用《本草衍義》。治小腸氣攻刺痛,常與炒茴香配酒調服,如葫蘆巴散《仁齋直指方》。倘腎臟虛冷,腹脅脹滿,則與附子、硫磺等藥共用,如葫蘆巴丸《聖濟總錄》。若治大人小兒小腸氣,蟠腸氣,奔豚氣,疝氣,偏墜陰腫,小腹有形如卵,上下來去痛不可忍,或絞結繞臍刺痛,嘔惡悶亂,則配伍吳茱萸、川楝子、大巴戟、川烏、茴香等藥共用,如葫蘆巴丸《局方》。如治氣攻上焦之頭痛,常與荊三菱溫酒調服,如葫蘆巴散《濟聲方》。若治一切寒濕腳氣,膝腿疼痛,步行無力,則與木瓜同用,如葫蘆巴丸《楊氏家藏方》。倘治陽痿滑泄,囊濕精冷,頭暈目眩,則與附子、巴戟天等藥同用,如沉香磁石丸《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改善經前症候群
舒緩更年前症狀

 現代藥理學證實,葫蘆巴能緩和胃灼熱和改善胃酸逆流,具有調節免疫機制功效、可活化巨噬細胞之吞噬活性,有驅風滋補之功;有抗發炎、抗潰瘍、抗腫瘤作用,改善男性遺精早泄等性功能減退現象,緩解女性經前症候群,有豐胸通乳、誘導引產的功效、減輕更年期各種症狀;值得一提的是,葫蘆巴中的trigonelle有刺激腦細胞再生的功效,如進一步研究,也須對於腦部病變等疾病,如老人癡呆和帕金森氏症等會有預防作用。由於葫蘆巴的功效多樣,古來在印度、阿拉伯國家和民間,都將葫蘆巴做為強壯劑、壯陽藥、調經藥、鎮痛藥、口腔清涼劑使用。

 葫蘆巴可用於丸、散、水煎服皆可,一般用量以3-10克為原則;如使用過量或體質特殊也會有些不良反應,如惡心、腹瀉、胃灼熱、皮膚癢刺等症狀。如經常口乾舌燥,口澀、眼睛乾澀之陰虛火旺體質的人不宜服用。(《品匯精要》:「妊婦勿服(孕婦禁用,因為有引產的作用)」。《本草匯言》:「腎臟有郁火內熱者,宜斟酌」。《本草從新》:「相火熾盛,陰血虧少者禁之」。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5/2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細辛(散結溫經,破痰下乳,行血發汗)

■平凡
2016-05-25
別名:北細辛,葉細辛,漢城細辛。
來源:為馬兜鈴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細辛之乾燥根供藥用。
形態:北細辛之根莖橫走,下生多數細長的根,葉通常2枝,呈卵狀心形或近腎形,由兩葉間抽出,花紫棕色、稀紫綠色,蒴果半球形,花果期在5~8月。
性味功能:散結溫經,破痰下乳,行血發汗。
應用方法
1.慢性支氣炎、痰飲咳嗽:細辛1.5克,茯苓15克,桂枝7克,五味子、乾薑水煎服用。
2.腰膝酸痛、兩足麻木:獨活6克,桑寄生、秦艽、杜仲、茯苓、牛七各10克,細辛3克水煎服用。
3.頭痛:羌活、獨活、防風,蒿木本各6克,川芎、蔓荊子、炙甘草、細辛各3克水煎服。
4.外感風寒,鼻塞多涕:細辛1.5克,桂枝7克,製半夏6克,茯苓10克,生姜6克,桔梗3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
禁用:
1.本品忌與藜蘆同服。
2.味厚性烈不可過用。

本文轉載自2016/05/25"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文竹(涼血解毒,利尿通淋)

圖文/胡德欽
2016-05-23
別名:蓬萊竹、小百部。
形態:百合科多年生攀援藤本、葉狀枝每10至13枚成簇、呈剛毛狀、略具三稜形、長0.5至1公分、呈鱗片狀、基部有短小刺狀距或距不明顯、莖藤長、根細長、莖多分枝、花兩性、白色、1至3朵腋生、漿果小球形、熟時紫黑色。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涼血解毒、利尿通淋、治肺癆咳嗽、潤肺止咳、小便淋瀝、肺熱咳血、吐血。
用法:
1.文竹全草1至2兩、水煎半碗、日服2次、治小便淋瀝。
2.文竹全草4至5錢、加冰糖、燉服、治肺熱咳血、吐血。
本文轉載自2016/05/23"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地精(潤腸通便、養心安神)

■平凡
2016-05-20
別名:首烏、夜交藤、紅內消、多花蓼、赤菖、九真藤、赤首烏。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石縫中或栽培。
生態:為蓼科多年生纏繞藤本。根細長,末端成肥大的塊根,外表暗褐色,單葉互生,花果期7-11月。
藥用部分:藤、塊根、葉。
採集:10月至翌年4月間採挖塊根、洗淨、、切片、泡製用。7-10月間採莖葉洗淨、曬乾備用,籽為夜交藤、首烏藤等。
性味入經:鮮品(生)味甘、苦,性微溫;夜交藤味甘、性平。製熟品:味甘、苦、澀,性溫,入肝、腎、胃三經。
功用:塊根生/潤腸通便、解毒散結、截瘧。莖葉/養心安神、滋腎養肝、袪風、活血補氣。製地精:補肝腎、益精血、澀精止遺。
方例:
1.腰膝痠痛、遺精:何首烏15克、枸杞子、牛七、補骨脂各10克水煎服用。
2.失眠:夜交藤70克、麥門冬15克、見笑草30克水煎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6/05/20"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海良薑(暖胃散寒、溫中止痛)

■平凡
2016-05-18
又名:高良薑(姜)、小良姜、良姜、膏涼姜、蠻姜。
生長環境:生於山坡草地、疏林或灌木叢中,也有栽培。
基原:為姜料多年生草本植物,乾燥根莖供藥用。
形態:根莖圓柱狀橫走,紅棕色或紫紅色,有節,節上有環形膜質鱗片。蒴果球形,被絨毛,成熟時橙紅色。種子具乾燥假種皮,棕色。花果期3~11月。
採集加工:夏末秋初挖取4至6年根狀莖,除去地上莖及鬚根,洗淨,切段備用。
性味:味辛,性熱或溫。
功能:暖胃散寒,溫中止痛。
驗方:
1.胃十二指腸潰瘍、胃脘寒痛、慢性胃炎:海良姜、製香附各7克,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次服3克每日3次。
2.食慾不振、上腹脹滿、吐或瀉:海良薑、延胡索、小茴香各10克、砂仁6克、茯苓15克、白芍(酒炒)12克燉牡蠣殼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3.胃寒呃逆:高良姜、半夏、生姜各10克水煎服用。
4.脾虛泄瀉:良姜、黨參、淮山藥各12克、茯苓、薏苡仁、蓮肉扁豆各10克、春砂仁、桔梗、甘草、陳皮各3克水煎服用。
5.胸脅脹痛:海良姜、厚朴、當歸各10克、桂心3克、生姜6克水煎服。
主要成分:含蒎烯、桉油精、桂皮酸甲醋、良姜酚等。

本文轉載自2016/05/18"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夜明砂 明目除翳治眼疾

■圖文/呂晃禎
2016-05-18
 夜明砂是很少使用的中藥之一。夜明砂原名天鼠屎,其實就是蝙蝠類動物的乾燥糞便,《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日華本草》稱之為夜明砂,顧名思義本品對於各種眼疾有一定的療效;臨床上主要用於肝熱目赤,白睛溢血(眼膜下出血),化瘀效果很好。

 夜明砂味辛,性寒,歸肝(《本草綱目》:「夜明砂及蝙蝠皆厥陰肝經血分之藥」),無毒。有消積活血,明目除翳,消瘰癧,除積聚之效。主治:青盲、雀目、目赤腫痛、白睛溢血、內外翳障、角膜雲翳、小兒疳積、瘧疾、夜盲驚風,跌撲損傷,瘀血作痛等症等症。

 夜明砂如伍配得宜,不只是治療眼疾而已;如治一切疳毒,則與豬肉、生薑共用《全幼心鑒》。若至瘰癧延纏,日久不癒,則與白蛤殼共用《方脈正宗》。倘腹中積聚,寒熱,常與花椒、紅麴、阿魏等藥同用《方脈正宗》。如治瘧發作無時,經久不癒,則與麝香等藥共用《太平聖惠方》。若治潰腫排膿之症,常與肉桂、乳香等藥同用《仁齋直指方》。倘治眼疾內障,常與當歸、蟬蛻、木賊等藥共用《本草綱目》。如目赤腫痛,眼睛出血,可配伍桑白皮、黃芩、生地、白毛根、丹皮等藥同用以提高療效。若治小兒疳積(蟲積腹脹),則須與治疳藥胡黃連、驅蟲藥使君子、苦練子、行氣藥陳皮、木香等藥共用,以收相輔相成之效。如治療夜盲、青光眼;白內障,常與谷精草、決明子等藥同用。

 密蒙花、夜明砂兩者皆是明目要藥,不過在使用上略有差別;蜜蒙花能清肝經虛熱而明目,夜明砂是清肝經實熱而明目,虛實之間確有不同;蜜蒙花能消目中赤脈,有除翳的功效。而夜明砂能散瘀血,有消疳積作用。其次元參及夜明砂皆能治療積聚瘰癧,不過夜明砂偏於清熱平肝,活血散結;而元參則偏向滋陰降火,清熱解毒散結。

 夜明砂的生化成分,含有尿素、尿酸、膽甾醇及維生素A等。夜明砂一般用量以3-10克為原則,內服:煎煮宜用布包裹。其品質以夏季採收,質輕、乾燥、無沙土、色棕褐、嚼之無沙感,並有小亮點者為佳。夜明砂雖是治療眼疾很好的藥物,不過目疾若非瘀滯引起的,則不宜使用。虛寒者及孕婦慎服。(《本草經集注》:「惡白蘝、白薇」 。《得配本草》:「產婦禁用」)。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5/18"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喝養眼茶 明目大作戰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2016-05-14
 用眼過度,是造成現代人眼睛酸澀、疲乏、視力減退及部分眼疾的主要原因。中醫師建議,平時透過中醫藥膳調理養眼,有助預防眼睛退化。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日前舉辦2016年中醫藥全方位養生健康講座,吸引上百名民眾到場聽講,莊雅惠中醫師在講座中表示,在電腦普及化的社會,無論是辦公的電腦族群,或是年輕學子,常因看電腦、電視、滑手機的時間過長,與螢幕間的距離過短及不正確的閱讀姿勢,引起視力減退、小兒弱視、近視、白內障、眼壓高、青光眼及視網膜病變等眼疾,因此視力保健成為全民保健的重點之一。

 莊雅惠表示,平時若能適當地「養眼」,則是保持視力、減輕疲勞及預防眼睛退化的重要原則,如乾眼症是因淚液無法適當的保持眼球表面的濕潤所造成,病因包括:眼淚分泌量不足、眼淚分佈不均勻、過度蒸發,導致眼皮緊繃沉重、暫時性視力模糊、眼睛乾澀、容易疲倦、搔癢、有異物感、灼熱感、紅、腫、充血、痛、分泌物黏稠、怕風、畏光,對外界刺激很敏感等。

 針對乾眼症的中醫調理,莊雅惠建議用「桑葚養眼茶」,2~4天份或2~4人份。材料為:黃耆3錢,紅棗6錢,桑葚3錢,薄荷1.5錢。將全部材料分成4份,每份加250㏄沸水,燜約5~10分鐘,即可當茶飲用。

 莊雅惠表示,紅棗及薄荷除外,將黃耆及桑葚放入滷包袋中,與紅棗、食材一起加入湯中燉煮約1小時,放入薄荷,燜約5分鐘,撈去滷包袋及菊花,即可食用。如火熱重者加重菊花至3~5錢;氣虛嚴重者加重紅棗加至1兩。

 莊雅惠強調,要定期眼睛檢查,一旦出現眼部症狀時,應及早就醫治療,積極治療主病因。平時在閱讀寫字時,應提供充足的照明設備,光源最好來自左或右前方,但不可直接照射眼睛。根據病情調整生活起居作息,適當休養。
本文轉載自2016/05/1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假蘇(祛風理血、清熱散瘀)

別名:荊芥。
基原:假蘇為唇形科1年生草本植物荊芥屬,它的乾燥地上部分可供入藥用。
形態:莖四稜形,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葉對生,莖基部葉片無柄或近無柄,羽狀深裂,裂片5片,中部及上部葉無柄,羽狀深裂,裂片3-5片,花是輪狀花序多輪密集於枝端,而形成穗狀。小堅果長圓三稜形,棕褐色,表面光滑。花果期6-11月。
性味:味辛、苦而性溫,芳香而散。
歸經入經:肝、心包絡經、脾。
功用:祛風濕、清頭目、利咽喉、清熱祛瘀。
方例:
1.發熱、頭痛、頸痛、鼻塞、喉疼、眼結膜炎: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桔梗、茯苓、枳殼各6克、川芎、甘草各3克,水煎服用。
2.鼻流血:荊芥炭、白茅根等分,水煎服用。
3.透瘡止癢、染麻疹、風疹:荊芥、薄荷(後下)、防風各等分,水煎服用或煎湯外洗均可。

本文轉載自2016/05/1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委陵菜(清熱解毒、涼血止痛)

文圖/胡德欽
2016-05-11
別名:一白草、蛤蟆草、生血丹。
形態:薔薇科多年生草本、葉單數羽狀複葉、基葉有小葉8至11對,頂生小葉最大,兩側小葉向下漸次變小,小葉狹長橢圓形,邊緣羽狀深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小葉1至7對,全緣羽狀裂,莖直立,根肥大,聚繖花序頂生,花黃色,瘦果卵圓形。
性味:全草味苦、性寒。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痛。
用法:
1.委陵菜根1至2兩、水煎服、治疔瘡初起。
2.委陵菜鮮根搗爛外敷,治刀傷止血生肌。
3.委陵菜根、白木槿花各5至6錢,水煎服,治久痢不止。
4.委陵菜根5至6錢,水煎服,1日3次服3日,治痢疾。
5.委陵菜、苦參、黃柏各適量,煎水洗患處,治陰道滴蟲症、白帶。

本文轉載自2016/05/1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冬蟲夏草 能同時調節陰陽

圖文/呂晃禎
2016-05-11
冬蟲夏草是名貴的中藥之一,其實它並不是草也不是蟲,應該說是「冬蟲夏菌」。
 冬蟲夏草又名「蟲草」,是名貴的中藥之一,具滋補、強壯、改善腎衰竭等作用;冬蟲夏草其實並不是草也不是蟲,應該說是「冬蟲夏菌」,「蟲草」是昆蟲和真菌的結合體,為子囊菌綱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菌寄生在蝙蝠科昆蟲蟲草蝙蝠蛾幼蟲的子座和蟲體。

 冬蟲夏草素有功同人參之說,中醫一般是使用菌絲體部分,其味甘,性溫,歸肺入腎,無毒,是極少數能同時調節陰陽的藥材,有補肺陰,滋腎陽,益精氣,補虛損,止咳化痰,止血之效。主治腎氣不足,陽萎遺精,腰膝痠軟,肺結核 久咳虛喘,勞嗽咳血、慢性喘嗽,自汗盜汗,病後虛弱,近來更廣泛運用於心律不整,高血脂、肝硬化,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症。

 冬蟲夏草藥用史已一千多年,早在8世紀藏醫藥典《月王要診》已有記載,藏語稱冬蟲夏草為「牙兒扎更布」;冬蟲夏草素有「黃金草」和「藥后」之稱, 冬蟲夏草和人蔘、鹿茸合稱中醫三大滋補強壯藥,古來醫典就多所推崇,如《本草從新》:「保肺益腎,咳血化痰,已勞嗽,治膈皆良,具有回春之用」。《本草綱目拾遺》:「能治百虛百損」。《中藥大辭典》:「百藥之王,治諸虛百損至為上品」。《柳崖外編》:「冬蟲夏草燉食之,大補,回春之效顯」。《藥性考》:「秘精益氣,專補命門之效」。

 現代藥理學證實,冬蟲夏草具有耐缺氧、降血脂、抗菌、抗發炎、抗病毒、抗疲勞、強身延年、解毒、鎮靜安神、祛痰平喘、調節免疫、抗癌作用、可以強化心血管、降低血脂肪、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提高腎上腺皮質醇含量,增強肝、腎等功能。臨床上更廣泛運用來治療老年虛症、痰飲喘嗽、自汗盜汗、腰膝痠痛、遺精陽痿、病後久嗽不癒等虛症。

禁忌少 男女老少都適合

 冬蟲夏草服用禁忌少,也適合男女老少服用,一般的用量以3-9克為原則;品質以蟲體完整,色體黃亮、豐滿肥大,內色白,子座短小者為佳。現在要使用冬蟲夏草,要考慮的不是藥效的問題,而是藥價昂貴的問題,從20年前的1斤4萬多,已漲到現在1斤40-50萬,多年前曾用野生粉光參(野泡參)及冬蟲夏草治好幾個頑固性氣喘,現在要思考的是藥價跟療效之間的價值平衡問題。

 使用冬蟲夏草時,外感表邪者宜慎服。嬰兒、發熱、婦女月經期應謹慎使用,有實火者也不應使用。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5/1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

蛤蚧 虛喘勞嗽良藥

■圖文/呂晃禎
2016-05-04
 蛤蚧是臨床治療虛喘勞嗽的要藥,不過很可惜,不只不常見也很少用,現在除了較有規模的中醫診所及老藥房可以看到外,一般的健保診所看不到;因為除了價格昂貴,處理過程也很麻煩,僅具有中藥底子的中醫師才會使用。一般而言,用途最大的是以泡補藥酒為多,再則是遇到其他藥物很難處理的氣喘,才會使用參蛤散《濟生方》治療,參蛤散製作過程雖然繁複、麻煩,但臨床上有很令人滿意的療效。

 蛤蚧為壁虎科動物蛤蚧除去內臟的乾燥體;其味鹹,性平,歸肺入腎,無毒。能助腎陽,益精血,補肺滋陰,定喘納氣,固精壯陽,通淋行血。主治:虛喘氣促,勞嗽咳血,肺痿,喀血,消渴,遺精陽痿;臨床常運用於治療老人、虛人慢性支氣管炎及哮喘,女性性冷感及男性性功能減退等症。

 蛤蚧常用於肺腎兩虛,腎不納氣的虛喘久嗽,常與人參共用,如人參蛤蚧散,為治療虛喘勞嗽之要藥。若治虛勞咳嗽及肺壅上氣,常與貝母、紫菀、杏仁等藥共用,如蛤蚧丸《太平聖惠方》。倘肺勞咳嗽,則配伍款冬花,羊肺、麥門冬、胡黃連等藥同用,如蛤蚧散《太平聖惠方》。治療肺虛喘咳,面浮目種,則與人參同用,如參蛤散。如與人參一起泡酒服,有補腎壯陽,益氣安神之效,可治療身體虛嬴,食慾不佳,肺虛咳嗽,失眠健忘,夜尿頻繁,陽痿早洩等症。倘治肺腎虛喘,則配與貝母、杏仁、人參等藥共用,如人蔘蛤蚧散《衛生保鑑》。若治腎虛陽痿,常與益智仁、巴戟天、補骨脂等藥共用,如養真丹《御院藥方》。

  現代藥理學證實,雌激素樣作用,可延長實驗動物的動情期,和使子宮及卵巢重量增加;雄性激素樣功效,能使實驗動物的前列腺、精囊、提肛肌重量增加。有平喘、抗炎、延緩老化及增強免疫作用,可增強肺、支氣管、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可提高生物體的應機反應,對於低溫或高溫、缺氧等應激刺激有相當程度的保護作用。並能增強自由基代謝酶的活性。

 蛤蚧雖是治療虛喘咳嗽佳品,但如外感風寒所引起的氣喘咳嗽不適用。《本草經疏》:「咳嗽由風寒外邪者不宜用」。《得配本草》:「陰虛火動,風邪喘嗽,二者禁用」。蛤蚧一般用量以3-6克為原則;其品質以尾細長而結實,上粗下細,中部可見骨節,色與背部相同,質堅韌,氣腥,味微鹹,以體大、肥壯、尾全、不破碎者為佳。

  蛤蚧到底頭、眼能不能用,有沒有毒的問題,古來各醫家看法不一;《日華子諸家本草》說是「無毒」;《本草綱目》載「有小毒」。《雷公炮炙論》:「其毒在眼」。清代《玉楸藥解》:「其毒在頭足,其力在尾」。近代有人就蛤蚧各部位做化學成分及毒性進行研究分析,基本上各部位成分並無明顯差別,胺基酸含量皆相近,不過尾部鋅、鐵含量高些,身體鎂最多,頭部鈣較多,各部位藥理作用相近;頭、眼、足並未有毒性反應,因此,近來使用蛤蚧是整隻使用,但其效用以尾部最好(尾部含鋅離子高,能協助提升性功能),因此,醫典中說「其力在尾」。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5/04"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海檸果(鎮靜安神,平肝降壓)

文圖/胡德欽
2016-05-03
別名:海檨仔,山檨仔。
形態:夾竹桃科常綠小喬木,葉叢生枝端,葉片倒披針形或倒卵形,全緣,枝朝有明顯皮目,聚繖花序頂生,花白色,果實橢圓狀球形。
性味:味微苦,性涼,有大毒。
功效:
全草/鎮靜安神、平肝降壓。
種子/外科膏藥或麻醉藥。
樹液/催吐,瀉下。
有毒部位:全株,果實、果仁毒性最強。
中毒症狀:食半個果仁可能致死,症狀為嘔吐,惡心,腹痛,腹瀉,冒冷汗,血壓下降,呼吸困難,手腳麻木,心跳停止等,有以上症狀,應立即送醫治療。
用途:海檸果可作觀賞樹或海岸行道樹,木材質地輕軟,可製木屐、箱櫃及小型器具等。

本文轉載自2016/05/03"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12時辰養生法

■王中
2016-05-03
 一天12時辰養生法,清代的養生學家把這稱為「12時辰無病法」。每個時辰,都有一條經絡氣血是最旺的。

 子時膽經當值補陽氣 從晚上11點到凌晨1點,足少陽膽經當值。人的陽氣通過睡眠才能養蓄,才能獲得,此時要睡好。

 丑時熟睡以養肝 凌晨1點到3點是丑時,此時熟睡對肝最好。
 寅時肺經是主角 從凌晨3點到5點的陽氣比較旺盛。這時如果夜裡起來受了涼,一般不會落下大病,因為陽氣也很旺。肺主皮毛,頭髮和皮膚好不好,能反映出肺經氣血是否旺盛。

 卯時宜起床大便 早上5點到7點,氣血在大腸經。身體各部分都煥發了,可以起床了。有人起床件事就去排便。人的健康標誌是大便快、小便快,快是陽氣足的表現。

 辰時胃經當家吃好早餐 7點到9點是胃經最旺的時間,胃液分泌多。早餐必須在辰時就吃完,因為此時身體太需要營養。

 巳時幹活效率高 上午9點到11點氣血留駐脾經。11點陽氣最盛,這時人精神最好,工作效率最高。

 午時小睡養心 中午11點到1點,氣血是灌注在心經。吃過午飯,最好睡會兒,哪怕只有半個小時,都會覺得不一樣。

 未時喝水助小腸吸收 下午1點到3點,氣血灌小腸經。吃午飯時咀嚼得越細,胃的負擔越少,小腸才好吸收。此時喝水能夠幫助消化吸收。

 申時氣血旺在膀胱經 下午3點到5點,膀胱經當值,千萬別憋尿。如果說小腿疼、後腦疼、後背疼、記憶力衰退,這都和膀胱經有關係。此時是運動學習最佳時間。

 酉時注意腳暖頭涼 下午5點到7點,氣血是走足少陰腎經。人老了一定要暖腳,頭要涼,不要讓頭上血管擴張。

 戌時過於興奮易傷心 晚上7點到9點,心包經當值,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晚上不要太興奮,或看電視看得太晚,這都「傷心」,易損氣血。

 亥時三焦當令注保暖 晚上9點到11點,氣血走在三焦經。上焦、中焦、下焦,合稱三焦。從腦、腹一直到膀胱,都處於陰占上風的時候,所以要注意保暖,11點以前入睡。
本文轉載自2016/05/03"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胸廓出口症候群 手臂麻

陳俊銘
2016-05-01
 所謂胸廓出口症候群,是指鄰近胸部第一肋骨以及前鋸肌附近的纖維組織,壓迫到周邊的神經血管組織,如臂叢神經和鎖骨下動脈所引起。從頸椎出來的神經聚合而成,支配著上肢感覺與運動功能的所謂臂神經叢。它一從頸部出來先後通過A前角肌和中角肌間,B第一肋骨與鎖骨間,C肩胛骨喙狀突與胸小肌肌腱間。這三處任何一處壓迫到神經集會造成手部酸麻的症狀,若壓迫到下鎖骨動脈,通常可見手掌呈蒼白狀;若是壓迫到鎖骨下靜脈,則會使手掌呈現暗藍色且造成水腫現象。

 臨床上的胸廓出口症候群常常被誤診為頸椎骨刺退化或頸椎椎間盤突出,此外還有頸椎神經根壓迫、腕隧道症候群、心臟病、肺炎的潘寇斯特惡性腫瘤、雷諾氏症候群都有可能有類似手臂麻的症狀產生,必須小心鑑別。

 造成胸廓壓迫的原因:
 1.先天的第七節頸椎結構異常或纖維化組織。
 2.損傷後結痂組織生成。
 3.肌肉過度緊繃使得臂神經叢被拑住或鎖骨下移。
 4.頸肩部位長期姿勢不良造成胸廓管道狹小。

 什麼人容易出現胸廓出口症侯群?
 1.20~50歲,女性且瘦小比例較多。
 2.經常要舉手工作或重度使用上肢的人,如攝影師、老師、油漆工、修車技工、裁縫師等。
 3.經常久坐的上班族,電腦重度使用者。
 4.常單側背背包或負重。
 5.較垂肩的人。
 6.睡覺常躺手臂的人。

 針刀對胸廓出口症候群有著很好的緩解作用。針對斜角肌三角區、肋骨鎖骨區、喙突胸小肌下區,找到條索狀硬結塊的壓痛點,即所謂的組織沾黏形成的壓迫神經區塊,施予針刀治療,鬆解沾黏組織、纖維化組織、結痂組織、過度緊繃的肌肉,緩解它們對臂神經叢造成的壓迫,改善上肢麻,解除它們對下鎖骨動、靜脈的壓迫,改善上肢循環,針刀治療後,再配合針灸和中藥調理,可有效完整的改善胸廓出口症候群。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西醫內科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5/01"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5月6日 星期五

杜麻(消腫殺蟲,排膿拔毒)

■正義
又名:紅蓖麻,蓖麻,蓖麻子,紅肚卑子,杜卑,牛蓖子草,勒菜,草麻,肚蓖麻,勒菜。
採集:秋冬季採種子,夏秋採根葉鮮用或晒乾備用
成分:蓖麻子含有毒蛋及蓖麻鹼。杜麻葉含有芳香 ?,異槲皮 ?,蓖麻鹼及黃耆 ?等成分。
性味歸經:
1.種子味甘,辛,性溫,有毒入大腸、肺經。
2.莖葉味甘,辛性平,也有小毒。
3.根味淡,性平。
功用:
1.種子:具有消腫殺蟲,排膿拔毒,瀉下通滯,潤腸通便。
2.根:祛風散瘀,鎮靜解痙,解毒活血之效。
3.葉:消腫拔毒,止痛止癢之效。
4.蓖麻油:可做瀉藥。
方例:
1.治敗腎:蓖麻根 90克水煎服用。
2.治風濕病:杜麻根 120克去皮,以半酒水燉鱔魚服用。
3.治疥癬搔癢:鮮紅蓖麻葉 60克煮濃汁外洗患處。
4.乳腺炎、瘡瘤腫毒:鮮紅蓖麻葉 30克搗爛敷患處。
5.瘰癧:紅肚卑子 30克(去殼)搗爛,外敷患處。
6.產後瘀血不暢痛:鮮紅蓖麻 30克,打碎加米酒適量炒熱敷肚臍下即癒。
7.陰囊腫痛:鮮杜麻葉 30克,搗爛加少量鹽外敷患部。
8.癲癇:紅蓖麻根 60克,雞蛋 2粒加黑醋適量水煎服用,每星期 1次,連服 3~ 5次。
9.顏面神經麻痺:紅蓖麻子 30~ 50粒去殼,蓖麻子搗爛外敷患處。

本文載自2012/12/30"中華醫藥網"

本文轉載自2016/05/06"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5月4日 星期三

海龍 補腎壯陽

圖、文/呂晃禎
2016-04-27
 海龍雖與海馬、蛤蚧、人參同屬高貴藥材,在昂貴的藥酒中也常與鹿茸、冬蟲夏草等珍貴藥物並列使用,不過除此之外,海龍在臨床上並不是常用的藥物,其使用率與海馬不可同日而語。

 海龍藥用紀錄最早出自唐朝醫家陳藏器的《本草拾遺》,為魚類海龍科動物,它表皮披有一層盔甲似的骨質,所以看起來和海馬一樣,外表皆是一層硬骨般的殼;市場中的海龍品種有刁海龍、擬海龍、尖海龍、低海龍、舒海龍、藍海龍除去皮膜及內臟的乾燥全體。順道一提的是,海龍和魚類一樣都是卵生,不過其繁殖生態跟海馬一樣特殊,由雄海龍負責孵育的工作。

 其味甘、鹹,性溫,歸肝入腎,無毒,有補腎壯陽,強腰暖腎、益精生髓、消腫散結、調氣活血、舒筋活絡、止咳平喘之效,其功用與海馬相似,不過藥效比海馬更好(《綱目拾遺》:「功倍海馬,催生尤捷效」)。主治:遺精、陽痿、不育、遺尿、小便頻數;腎虛作喘、腰膝痠軟;癥瘕積聚、癭瘤瘰癧、疔瘡癰種、跌打損傷、鎮靜安神等症。《現代實用中藥》:「為強壯藥,有興奮作用,用於老人及衰弱者之精神衰憊。治氣血痛」。

 臨床上治療腎陰虛之遺精、陽痿、不孕,常與菟絲子同用,取海龍之補腎壯陽,菟絲子的補陽益陰,固精縮尿之效,兩藥合用補腎壯陽的功效倍增。若治腎虛不納氣之虛喘,則與核桃配伍使用;海龍溫腎而治喘,核桃溫肺止咳,兩者互配伍有補腎益肺定喘之效。倘治療癥瘕積聚,無名腫毒,常與水蛭等藥共用;海龍能散結軟堅消腫,水蛭有很好的活血化瘀功效,兩者合用相輔相成,活血化瘀、消腫散瘀之力有加乘作用。

大隻、色白…
頭尾整齊為佳

 以藥化分析,海龍含有胱胺酸、脂肪酸、肉蔻酸、棕梠酸、硬脂酸、蛋白質、甾體、膽甾醇、膽甾烯-4-3、維生素A、維生素B、微量元素等。現代藥理學證實,海龍萃取物有促進人體淋巴細胞轉化作用,又有抑制癌細生長的效果,具有抗癌作用、性激素樣作用、抗疲勞、抗衰老,能補腎平喘、強筋壯陽、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可以提高機體免疫立及提高心肌細胞的縮收力等功能。

 海龍一般用量,散劑以2-5克,湯劑以3-10克,如泡酒則以整隻為原則,其品質以大隻、色白、頭尾整齊不破碎者為最佳。在服用海龍時有些許地方須注意,如孕婦(《綱目拾遺》:「功倍海馬,催生尤捷效」)、陰虛火旺、有外感未癒的人皆是不宜的。如須長期服用,應請教中醫師。
(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高雄市立中醫醫院特約醫師)

本文轉載自2016/04/27"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刺莧仔 涼血止血

平實
2016-04-23
別名:刺莧菜,刺杏仔,刺杏,刺莧。
產地:分布於大陸華東、中南、西南各省及陝西與台灣。
生長環境:生於曠野、荒地、農田、路邊等地。
生長形態:為莧科刺莧屬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葉綠色或淡紅色,莖無毛或上部有短毛。葉腋內有直刺,葉互生,綠色,卵狀披針形,有柄,夏秋間開淡綠色花腋生或頂生。果實長圓形,種子單生,圓形,蓋裂,花果期夏秋季。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洗淨,切段,曬乾備用或鮮用。
藥用部分:全草或根。
性味歸經:全草味甘,淡,性涼,入肺、肝、腎三經。
功用:涼血通便,去濕消腫,解毒止血,益腎清熱之效。
方例:
1.小便白濁、四肢酸軟無力:刺莧30克,白龍船花根、紅骨蔡鼻草、全櫻根,加豬排骨適量炖爛,早晚飯前各服1次。或刺莧、白粗糠、白肉豆根、白龍船花頭、白石榴、小本山葡萄加適量豬排骨炖爛,分3次服用。
2.秘結:鮮刺杏90克,冬葵子12克,牛乳少許,水煎加牛乳調服用。

本文轉載自2016/04/23"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腎虛脾虛容易骨鬆

記者陳佳伶整理
2016-04-22
 骨質疏鬆症指的是骨質密度降低、疏鬆而不堅固。根據統計,全世界患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接近2億人,而發生骨折的老年人中約有3成是因為骨質疏鬆症所引起的。

 不論男女,骨質密度皆在30歲左右達到高峰,35歲以後就慢慢走下坡。骨頭中的骨小梁如同房子裏的梁柱,正常人的骨小梁很堅實,可使骨頭強韌,但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骨小梁則單薄易碎,若加上各種危險因子的累積,如吸菸、酗酒、活動量不足、年紀增長等,嚴重時很容易骨折。

  西醫通常以雙能量X光骨骼密度檢查來診斷骨質疏鬆症,將檢查結果依分數分為4級,分數大於-1者為正常,分數介於-2.5與-1之間者為骨質不足,若小於-2.5者為骨質疏鬆症,小於-2.5且發生骨鬆性骨折者為嚴重的骨質疏鬆症。

 中醫認為骨質疏鬆症屬於骨痿、骨痹的範疇,腎虛與脾虛為本病的原因。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脾為後天之本,化生氣血濡潤骨頭。腎虛與脾虛則無法充分滋養骨骼,是骨質疏鬆症發生的基礎。血瘀常是因腎脾兩虛而造成的病理產物,惡化時會加重腎脾的虛損使骨質疏鬆症加速發生。

 中醫治法常以補腎健脾為主,酌加活血袪瘀的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目前的研究證實有幾類藥物有調節雌激素濃度、促進腸道對鈣質的吸收、抑制蝕骨細胞活動、促進成骨細胞活動、增加骨骼密度等的作用。藥物常選用杜仲、續斷、牛膝、補骨脂、鹿茸、黃耆、丹參等,常用的方劑為六味地黃丸、右歸丸、左歸丸、參苓白朮散等。臨床上會視病患之體質予以辨證論治、隨證加減藥物。

  除藥物治療外,亦可搭配針灸來輔助,針灸常選用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任脈、督脈、足少陽膽經等經脈,以局部及遠部之穴位搭配使用,其中腎俞、脾俞、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的使用頻率最高。臨床上常運用穴位針刺加艾灸的方式以補腎固脾、補氣養血,藉此改善骨質密度。

 日常的保養及飲食方面上,應有適度的運動、適量的陽光曝曬、不抽菸、不酗酒、勿過度飲用咖啡、飲食應清淡、攝取適量的乳製品及魚乾。老年人尤其應該注意預防跌倒,避免因為跌倒而造成骨折。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李啟光提供)

本文轉載自2016/04/22"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

紫背一點癀

■胡德欽
2016-04-20
別名:紫背一點紅、青天葵。
形態:蘭科多年生宿根小草本、葉基生、常1片、稀有2片、葉片膜質、卵狀心形、先端急炎、邊緣波狀、葉面明顯葉脈、塊莖扁球形、肉質、總狀花序從塊莖抽出、花4至9朵、淡綠色、萼片與花瓣幾相等、線狀披針形。
性味:味甘、性涼。
功效: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潤肺止咳。
用法:
1.紫背一點癀鮮塊莖5至6錢,燉瘦肉服,治小兒疳積。
2.鮮紫背一點癀葉適量,搗爛調紅糖外敷,治瘡癰腫痛。
3.鮮紫背一點癀全草1株,生嚼含,治口腔炎、急性喉頭炎。

本文轉載自2016/04/20"中華日報健康生活網"